似乎有什么东西,在少年心底萌芽生长,欣喜异常又带着些陌生的羞涩。他下意识地觉得这种美好的感觉很私密……不敢让小秋发现。这种突然涌出来的,陌生又复杂的感觉,让他的心慌慌的,下意识地别开了目光。只是,不过几秒钟,他又不受控制地用目光去追随忙碌的身影。
反复几次之后,他发现,小秋只专注着手里的活计,半点儿没注意到他,看都没看他一眼……莫名的,又有些怅然和失落。
“你取一块引火煤放在灶膛中,我一会儿把炉子点起来!”小秋突然开口。
正在懊恼纠结中的吴戈,被这突然的一声惊醒,慌乱地收起心绪,起身就往外走,慌乱间,把灶里的一根燃烧的木柴碰了出来,噗通一声,溅起无数细碎的火炭。
小秋连忙冲过去,将木柴重新塞进灶膛,又将碎火炭一一踩灭了,这才回头,吴戈心慌慌的,却根本没注意到自己差点儿引起火灾。
“臭小子,干啥事儿都毛毛光光的!唉!”小秋嘀咕一声,叹口气,继续擀饼。
小秋没想到,这一会儿功夫,少年经历了他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成长,小秋只专心忙碌着,揉面、擀饼、蒸饼,一连擀了三十几张饼,把一团面全部擀完,这才罢手。
饼全部入锅之后,还需盖上锅盖,细火焖上几分钟,蒸饼才能全部熟透。
让吴戈烧火炖汤焖饼,小秋洗把手,收拾了擀饼的案板等物,就去将厨房角落里的蜂窝煤炉搬到厨房门口,又去灶膛中取去已经点燃的引火炭煤,放进蜂窝煤炉膛的最下端,然后夹了两块大煤放进炉膛,加煤的时候,上下煤块的孔洞要对齐,从而保证上下透气通风,再将炉子底下的风门打开,十几分钟的工夫,点燃的炭煤就将后加的大煤球引燃,火势渐旺,小秋也将炒菜的生铁耳锅刷洗干净,正好开始炒菜。
她炒的是青椒肉末和豆角鸡蛋酱,两个菜炒熟之后,都比较散,用蒸饼卷了吃正合适。
第三百一十四章
饼蒸好,菜出锅的时候,秦戎和李长江、陈东方也刚刚好进门,小秋指使着吴戈把饭菜摆上桌,招呼着众人入座开饭。
蒸饼卷菜,配着熬得奶白的大骨浓汤,汤里还撒了碧绿的芫荽末儿,浓香四溢又不会太油腻,真真是好吃又解馋!
两个青壮两个半大小子,都是能装饭的年纪,饭菜又做的好吃,不知不觉,三十几张饼、两小盆菜并大半锅骨头汤都吃得见了底。
眼瞅着还剩下两张蒸饼了,谁也不肯在伸手,小秋索性从中间扯开,分成四份,一人半张派下去:“饼只能当顿吃,剩下一干,就没法吃了。”
吴戈秦戎没迟疑地接了过去,陈东方和李长江这才将半张饼接了,三两口吃进嘴里,然后动作麻利地收拾了碗筷,陈东方拿着去井台边刷碗,李长江则端了盆水进厨房,将锅给刷了,顺手将灶膛前的柴草都收拾利落了。
小秋做饭也累了,这会儿也不去跟陈李二人抢,只跟吴戈秦戎说起郑秋实的安排,她下周一就要进医院了,到时候,厂子这边顾不上,只能由吴戈和秦戎多多受累了。
吴戈大喇喇地道:“你自管去,厂子里的事情有我和戎子,保证不出什么问题。”
秦戎也附和道:“嗯,戈子说的没错,你尽管放心,这边有我们呢。”
小秋又提起,尽快带着陈东方和李长江熟悉运送鸡蛋的流程,还要教着两人学着过秤、记账这些,教会了两人这些,她和秦戎吴戈开了学之后,这边刚刚开展起来的生意不至于短命夭折。
那边陈东方和李长江刷洗完毕,这边小秋和吴戈秦戎也商量妥了,等陈李两人过来,吴戈就出言询问两人识字算账情况。
听到吴戈这么问,陈李两人自然是欢喜又忐忑。欢喜的是,既然问到这些,就说明还想留下他们;忐忑的是,两人念的书都不多,陈东方只上到四年级,李长江读书更少,上完二年级就辍了学。
见两人呐呐着答不上来,小秋笑嘻嘻地从屋里拿出几张白纸和两支铅笔来,分别交给陈李二人,然后,口述简单的账目,比如鸡蛋多少斤,单价多少钱之类,让陈李二人记录。
因着事关能否留下来,陈李二人倒是抛开腼腆和胆怯,认真地做起记录来。
小秋和吴戈秦戎看着两人写字记数,很快就惊讶地发现,李长江虽然上学少,字却写的端正。陈东方多读了两年书,字写的却不太好,只不过,他的数字记录清楚,心算居然也不错,遇到整数,居然能直接把金额算出来,记在后边。
只是考察两个人记账的能力,小秋也没说太多,很快,两个人就记录完毕。
陈东方没有抬头,返回去,将一笔一笔金额逐一演算出来。李长江记录完毕就停了笔,转眼看见陈东方在合算金额,他也连忙拿起笔开始列式算数,只不过,他的算数能力着实有限,陈东方那边把合计数据都算出来,并核算了一遍,李长江还只算完两笔,其中一笔的数值还算错了。
看着陈东方整齐直观的记账单,小秋暗暗称奇,问道:“陈大哥学过记账吗?”
陈东方挠挠头,有些腼腆道:“在家时我见大队里的会计就是这么记账,当了兵之后,我每个月的开销都会记一记……”
听他这么一说,小秋和吴戈秦戎都笑起来。这真的算是意外之喜了。
看着小秋三个都关注着陈东方,李长江自然有些失落,但却仍旧笑着替好友说话:“东方是个心细的,在炊事班里,就负责米面粮油的领用。他不像旁的人,只管领不管账目,他都是自己记一本账……不是我吹,有时候司务长的账目还没他记录的清楚,还得问他呢!”
小秋和吴戈秦戎碰了碰目光,然后笑道:“陈大哥是个有心人,李大哥这一手字写的却是不错,真看不出是个小学生水平呢!”
不防备自己也被夸奖了,李长江没了之前的坦然,反而红了脸。
倒是陈东方替他说话:“长江爱看书,也喜欢写字,差不多每天晚上都会趴在床上写一会儿字。”
李长江腼腆地笑笑,道:“上学的时候,老师建议我们记日记,学不上了,这个习惯却保留了下来。”
“难怪呢。”小秋恍然道。
这两个人虽然都所学有限,但记个简单的账目倒是足够了。
小秋又问了问房屋维修的情况,说起这个,陈李两个人都放松了许多,说再有一天,紧用的房间也就能维修完了。
了解了情况,陈李二人就回了厂子。
吴戈和秦戎略坐了片刻,就出门找运货的车子去了。一趟两趟,用乔南连队的车子还罢了,时间长了,总归不是个事儿。再说,吴爷爷都发话了,吴戈就想着,哪怕花钱出运费,也在老头子面前争了这口气。
眼下,他们运一趟货的量并不大,其实不用大卡车,小皮卡、小微型、甚至面包车改造一下都够用。只不过,这会儿满大街上跑的车不多,品种更是单一的很,运货的就是解放车和东风车,坐人的就是吉普和上海轿车……什么微型、皮卡、面包统统还没有呢。
小秋回了家,一边打水洗脸,一边努力回忆,开放后满大街的黄色面的不错,价格便宜,改装一下就能装货……好像就是开放后最早大批量生产的适合家用的汽车,咦,怎么想不起来,哪一年上市的来着?
小秋上午去了趟医院,中午回来又钻进厨房里做了半天饭,早已出了几身汗。这会儿,汗退下去了,身上却感到黏腻腻的不舒服,家里没人,她索性把大门锁了,从煤炉上拎下一壶热水来,好好地洗了个澡。
第三百一十五章
洗完澡,换上一身干爽的短袖短裤,再喝上一大杯凉开水,她才觉得自己终于重新活了过来。
洗完澡,小秋将自己换下来的衣服泡在盆里,又去郑秋实和宋秀程房间,把他们换下的衣物也搜罗出来,搬个矮凳在井台旁洗起来。
夏天的衣服单薄,又换洗的勤,洗起来不是太费力。但因为这会儿的衣服大多还是棉布、的确良,布料相对厚实,搓洗起来,也需要一定的力气。而且,搓衣服磨得手掌红肿,再加上皂液的刺激,洗完一盆衣服,小秋觉得两只手都红肿起来,像两只熊掌似的。
难得这一辈子的手指生的匀称纤细,要是一直这样用手洗衣服,她真的怀疑,即便有大青花的修复作用,她的手早晚也会变得粗糙不堪,指节粗大起来。
唉,看来,周末还是去趟黑市,看能不能换几张侨汇券回来,没有侨汇券,多换几张工业券也行,百货公司也有洗衣机卖,就是要的工业券比较多,要四十到五十张呢。
洗完衣服,又将衣服晾在院子里,小秋抬头看看日头已经偏西了,也差不多到了各家打水准备做饭的时辰。
她先起身将大门打开,方便街坊们过来打水,回来,又把锅坐在炉子上,熬上一锅绿豆汤。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