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里其他人也跟着抹泪。王利民回头擦把泪,上前把宋秀莲扶起来,低声道:“快别哭了,你哭的程子也跟着难受,他身子还不经不住呢……”
宋秀莲这才忙忙地擦了泪,回头去看弟弟,却见宋秀程对她无力地扬起一抹笑来,眼睛也是红红的,连忙又放柔了声音去宽慰一番。
之后,王利军和魏爱梅也过来问候一番,看宋秀程精神不好,就很快退了出去。
临近晌午饭,郑秋实拎着熬好的药送了过来。见了王利民和宋秀莲又交待了一番,这两人才算是真正放了心。
既然碰到了一处,王利民干脆招呼着郑秋实,并大哥大嫂等人一起去红旗饭店吃饭,宋秀莲要留在医院照料,也没人跟她争,于是让宋秀菊也跟了去吃饭,只小秋留下陪着娘和小舅舅。正好,有李希送来的饭票,她去食堂打了饭回来,给小舅舅吃了个炖蛋,喝了点粥,她和娘则就着咸菜一人吃了个馒头。
下午,王利民和宋秀莲还要留下照料,被小秋、宋秀菊一起劝着,跟王利军魏爱梅一起回去了。吴戈和秦戎却留在了县城了,连成河也留了下来,跟着去吴家住了。
送走了大人,几个小子就坐不住了,跟小秋招呼一声就跑的没影了。
小秋送了几个回来,打开吴戈塞给她的书包,就见满满一书包的大虾干、熟鱼和丑眼儿。
大虾干和丑眼儿她的大碗里就有,倒是熟鱼没吃过。
这些都是几个小子从海铺子带回来的,几种东西都是海鲜煮熟之后晾晒过的半干品。相对于干燥的虾干、丑眼儿,熟鱼更新鲜些,肉还是半软的,带着海产特有的腥气和咸香。
撕开白色的鱼皮,鱼肉是金黄色的,微微带一点儿透明,撕一片放进嘴里,鱼肉劲道有嚼头,却并不腥,反而有一股纯粹的油香气。小秋隐约记得听老人们说过,这种鱼叫油旗儿,看着和海鲫鱼差不多,却比海鲫鱼肥美,鱼肉富含油脂,鲜美浓香还没有腥味儿。
她拿了一条给小姨吃,宋秀菊也连连说好吃。又道:“有了这个,吃饭都不用买菜了。”
小秋也觉得好,有这鱼吃着,食堂里的大锅菜就真的看不上眼了。
结果,临到晚饭时,吴戈和秦戎带着成河又跑回来了,三个人还带了一饭盒排骨一饭盒白米饭来,说是县委食堂里买的。
小秋也不给他们客气,收拾了准备叫小舅吃饭,又夸他们带回来的鱼、虾好吃。
一提这个,几个小子都来了兴致,吴戈更是说的眉飞色舞起来:“你是没见着,足有半里地那么宽的河口里,停满了渔船。……那边的场院特别大,光溜溜的,半根草都没有,一溜排根本看不到头,那场院上晒得满满的,老远看过去,白花花的是鱼,红彤彤的是虾,灰扑扑的是乌贼……还有扯了绳子挂着晒的,黑乎乎的腌咸大鲅鱼,都有两尺长……”
成河也跟着插话:“那么些鱼啊虾啊,根本没人看,人去了济着你吃哇……”
一听这话,吴戈嘿嘿笑起来,戳戳成河道:“亏得你成江管着你,要不然,你小子还不舍得走呢!”
说着,又回头叮嘱小秋:“那东西好吃也不能多吃,他们都是用海水煮的,吃着不觉得,其实很咸,吃多了齁着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以后见天的咳嗽吐痰。”
小秋又不是真的小孩,自然知道这个道理,却也知道他是真关心她,连忙笑嘻嘻答应了。
第一百五十章
有了吴戈秦戎成河三个,小秋陪床的日子就轻松快活起来。三个小子在屋子里坐不住,吃过饭没一会儿就跑出去了。但不管三个人去哪里玩儿,快到吃饭时是必定回医院来的。很多时候还会带好菜好饭过来,即便他们不带饭过来,也会拿了饭票去医院食堂打饭,倒是省了小秋和小姨两个许多事儿。
李希很忙,却每天都会抽时间过来一两次看望。有了她的照应,那些护士、医生的态度也明显好了许多。
三天后,宋秀程的呼吸和视力有所恢复,下床也不再用人搀扶,血液检测各项指标也陆续恢复。
一周后,宋秀程出院回家休养。
曲明勇和粮食局局长陈守昌过来探望,并转达对宋秀程的安排:宋秀程此次中毒,按工伤处理,给了两个月的休养假。陈守昌还恭喜宋秀程,他工作认真负责,能力学识都不错,局里研究决定,特别给他要了一个转正名额。
也就是说,经过一场中毒事件,宋秀程可以摆脱临时工身份,转正成正式工人了!
因为宋秀程要出院,王利民特意开了拖拉机过来,钟玉琴也跟了过来。
听领导们喜气洋洋地传达‘喜讯’,这一家人却没有多少喜色,只是客客气气地道谢罢了。
小秋最初来县城的目的也早就完成了,大块的防雨篷布是专用物资,商店里根本没有卖的,她跟吴戈提了提,第二天,吴戈就给她带了一个批条来,是吴海港写的,凭条可以去武装部领三块防雨篷布。
小秋又去土产门市部买了一大卷厚塑料布,是那种很厚实的材料,手撕不动的,必须用剪刀才能剪开的。这种材料虽然不及防雨篷布结实,但紧急情况下,拿来苫盖窝棚遮雨避风也是很好的。
王利民见闺女捣鼓了这么多布匹、防雨篷布和塑料布,也奇怪来的。小秋只说布匹是给娘做衣裳卖的。篷布和塑料布是她用来搭棚子的。夏天在院子里搭个棚子,风凉,又不至于露天睡觉怕风怕雨。
王利民只当她小孩子心性,反正大闺女够听话够懂事了,偶尔有这么一点小任性,他也不以为意,乐呵呵地给闺女充当壮丁,搬运、装车、卸车。
小秋给姥姥家留了一领防雨篷布和一大块塑料布,只说小舅舅身体不好,一时半会儿不能到处走动,在院子里搭个棚子,白天一家人能在棚子里吃饭,晚上小舅舅也能乘乘凉、坐坐什么的。
从县城回来,小秋就督促着老爹搭棚子。
正值暑期,村里人本来就习惯晚饭后乘凉,与邻居们在大门口随意坐了,拿把蒲扇摇着,说说话,扯扯闲篇儿。孩子们就在旁边玩着游戏,闺女们玩老鹰捉小鸡、丢手帕、捉迷藏……小子们则玩排兵布阵、对垒作战,当然了,盛夏是瓜果成熟的季节,也有些淘小子趁着夜色的掩护,跑到瓜地里偷瓜……
孩子们疯跑疯玩一阵,累了就往爹娘准备的草苫子上一躺,拉着爹娘、爷奶、或者邻居家的老头老太,讲讲故事、扯扯瞎话,鬼狐精怪、乡间笑话……嘻嘻哈哈或者战战兢兢着,却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小秋就借着天热,要求在院子里睡,小夏觉得新鲜好玩,也跟着起哄。王利民和宋秀莲拗不过这小姐俩,只好妥协。
连着两年养鸡、卖鸡、卖鸡蛋,王利民手中存了一笔钱,就打算盖新房,并陆续准备起材料来,其中就包括一些质量很好的板材。王利民就用这些木板,给俩女儿在院子里搭了个临时床铺,又把蚊帐给她们也撑起来,宋秀莲也帮着铺了褥子……
收拾妥当,王利民就拍着床板招呼小姐妹俩:“行啦,快上来吧!”
小夏兴奋地不行,不等爹的话说完,就奔了过去,王利民伸手将小女儿抱到床上。
小秋磨磨蹭蹭地跟着上去,然后回身招呼小冬:“小冬,上来,上来,跟姐姐一起睡!”
小孩子贪新鲜,小冬眼巴巴看了半天了,一听大姐召唤,立刻欢呼一声跑过去,把着床沿朝小秋伸出手:“姐姐,抱!”
小秋将他抱上床,然后笑嘻嘻对爹道:“爹,你给我们讲个瞎话呗?”
小夏小冬则是行动派,滚过去,一人抱住抱住王利民一条胳膊,撒娇耍赖,不讲故事不撒手的样子。
王利民回头看看妻子,笑着道:“我就给几个猴子讲个瞎话!”
宋秀莲笑笑,自己进屋去了。王利民则在几个小猴子们的欢呼声中,开始讲瞎话:“瞎话瞎话,窗户台上长个倭瓜,瞎子看上,聋子听上,瘸子撵上,哑巴喊上……”
小夏就在旁边喊:“不对,不对,瞎子看不见,聋子听不见,瘸子跑不快,哑巴不会说……”
王利民笑着摸摸小女儿的头顶,道:“说瞎话说瞎话嘛,就是胡扯一气的东西,别当真。今儿,咱们就说个两兄弟的瞎话吧。话说,几百年前,咱们这里有个姓刘的兄弟俩,他们从小没了娘,这一天,他们爹又长了重病,临死前,他们爹把兄弟俩交到炕跟前,对老大说:‘你已经成家了,你兄弟还没成家,我死了,你得多照应着你兄弟些。’说完,刘家老爹就咽了气……”
宋秀莲进屋洗漱过,铺好炕,又走出来,见丈夫干脆躺在院子里架起的床上,还在给三个孩子讲故事呢。
她轻手轻脚走过去,丈夫讲的投入,两个小的听得投入,只有老大小秋循声坐起来,不出声,只抬手招呼她也过去。
为盖房子打家具准备的木板又宽又平,本来王利民只想用三块木板,小秋却拉着他用了四块,如今,爷仨横躺着,还很宽妥呢,宋秀莲顺着大女儿的招呼过去,也顺势上去,被大女儿拉着在一头躺下。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