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绢能够嫁给黎疏那也是好的。
一来,可以帮刘芳花笼络住黎疏的心;二来,到底是自家人,自家人当然比外人好;三来,要是丽绢真的有孕了,也许还可以让她过继给刘芳花。
等到丽绢正式向刘大娘提,刘大娘才端着说了些关于黎疏的话,算是尽姨娘的心意,简而言之,黎疏虽不滥情,却对女人不感兴趣。
丽绢当时已经猜到不少。
如若感兴趣,怎么会到现在还无子嗣?每日不过练剑,都见不着人影,压根不能指望着他像别的男人那样,嘘寒问暖,交颈画眉。
丽绢年轻气盛,心底也有着算盘,在她眼里,刘大娘市侩,刘芳花呆笨,于凉凉更是无足轻重——怎么还有女人不要名分跟着男人,脑袋被驴踢了?
自己在家乡的名声已经败坏,未必能找到比黎疏更好的对象,更何况,她对男人有一套,未必是她们能懂的……
退一万步来说,哪怕黎疏对她不感兴趣,她也衣食不愁,远比嫁给山间猎户或佃户强。
丽绢自然表示不介意,并且甜言道,主要还是舍不得刘大娘和刘芳花,想长久留下来陪伴。
刘大娘便乐呵呵应承下来。
于凉凉知道,是丽绢也喜爱绣花,从刘大娘口中听说于凉凉是大绸缎庄商铺的女儿,熟识各种绣工,来的这几天都拉她在刘芳花房里作陪,让她指点。
她们从不避忌着她说话,仿佛她根本无关紧要。
又或者,是故意告诉她。
刘大娘给丽绢下的定心丸,告诉丽绢,整个山庄里,除了她和刘芳花,不用屈居于任何人之下。
几日后,中秋饭桌上,所有人坐在一起,包括丽绢。
刘大娘坐在主母的位置,望着丫鬟们捧着彩灯走进来给她拜节,含笑宴宴,旁边是黎疏,右侧是刘芳花,再过去便是丽绢。
席间,她斟酌着提纳妾之事。
其实……于凉凉早就知道的,这件事八九不离十。
只要刘大娘开口,黎疏不会拒绝。
他一向不甚关心“身外”事务。
在刘大娘眼里,不拒绝便是默认,她很快就向丽绢笑道:“再过几日,你也就是我的儿媳妇了。”
丽绢面红耳热,捂住脸,害羞地让刘大娘不要提了,刘大娘笑着偏偏要提:“怕什么,都是一家人。”
于凉凉低头拨着菜。
不知为何,并不感到难过。
……也许因为,并不出乎意料。
娘亲的事她并没有告诉黎疏,告诉他也没用,他不会跟她回去,也不会在意,听见这个消息,大概就像听见一只麻雀去世那么简单。
中秋团圆宴结束后,为了庆贺中秋以及即将到来的喜事,刘大娘提议一起去山头凉亭赏月,今日她兴致很高,像所有这个年纪的女人一样,有义子,有亲女儿和侄女,期待着未来降生的外孙。
刘芳花和丽绢左右簇拥着她,走在最前面,说说笑笑。
黎疏则在中间。
于凉凉跟在最后。
……他们才是真正的一家人,而她,什么都不是。
花摇叶动,树枝馥郁,月光落在青色碎石路上。
凉亭里放着糕点和水果,刘大娘先到,腿脚不好,刘芳花便陪她坐着,丽绢寒暄完,转过身来招呼黎疏。
黎疏站定回应她,露出从未有过的神情。
于凉凉驻足凝视,垂下眼,独自走到凉亭前端。
无星无云,只余一片金黄色圆月,很漂亮。
往下看,山下是蜿蜒璀璨的街灯,家家户户点烛庆贺,热闹团圆。
风有点大,入秋的夜里,薄薄的衣袂贴得她后背冰凉。
突然间,有种最深刻、最无端的孤寂包围着她。
一颗热气腾腾的心终于彻底沉下来、沉下来。
也许,她终于该面对现实,承认自己的现状,不要再做虚无缥缈的梦了——
黎疏也许不是不喜欢女人,只是,不喜欢她。
……不喜欢她。
风吹得人遍体发寒,不愿久待,于凉凉在向刘大娘行礼后,便轻声说:“我有点不舒服,先回去了。”
他们根本就不需要她在场,刘大娘很快就同意。
于凉凉独自走回山庄。
面前女人在说话,黎疏只是想起以前的于凉凉,忽而感觉,有道视线在望着自己。
等他回过头时,她却已经把目光别开。
垂下头。
走到凉亭,独自看月亮。
天上无星,只有月亮,显得清冷寡绝,她也是,站着,侧脸映在无边黑夜中,染着白茫茫的光,连身影都显得单薄。
她看了很久,阖下眼。
这是第一次,他在她眼底看见如同湖水般的潮意慢慢涨起,哀伤又寂寥。
她没有看他,很快转身拜别,离开。
黎疏望着她的背。
那也是他今生第一次,清楚地感觉到别人的情绪——什么叫难过。
这几日,半夜,万籁俱寂。
黎疏都路过她的窗外。
她用木条硌住窗扉,屋内透着冷风,透着月亮。
纱帐被左右弓勾挽住,她穿着白色里衣,被褥盖着双腿,把脑袋歪靠在床头。
留床外一盏烛光闪动。
始终没什么情绪,只是久久地沉默着、沉默着。
黎疏提步走开。
——什么叫难过。
第17章 触碰吗?
“纳妾的话,那于姑娘怎么办……”
“这么久也不给她一个名分,说实话也太过分了,主人不晓得,大娘也可以提啊……”
“就是不想提呗。丽绢是她的外甥女,这下办了礼,当然要比于姑娘的地位要高……”
“唉,于姑娘人是不错,只是好好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儿,干嘛跑到这里……”
“所以说,女人千万不要丢了身份,自己丢了身份,别人都看不起的……”
丫鬟们窝在井旁边摘菜边闲谈的声音陆陆续续传入黎疏耳里,见黎疏走过来,很快闭嘴不言,拿着菜盆四散开去。
原本是不曾在意的。
所有闲言碎语在他耳旁不过草木屑里的虫鸣。
只是不知为何,于凉凉三个字在他耳旁忽然重了些,以至于他总会无意注意到。
走入于凉凉的房内。
她正在床边折叠衣物,听见动静回过头望他一眼,继续把衣服叠好,放入木柜后,才转身走过来,面对他。
“恭喜。”她说。
片刻后,才挪开目光,把桌旁的椅子挪开。
黎疏才想起昨天的事。
坐下。
习惯凌晨练剑直至天光,离这近,在这用早餐。
于凉凉从屋外端来两碗热气腾腾的汤面,一碗放在他面前,黎疏低下头,见碗内有两枚荷包蛋。
黎疏拿起筷子,刚吃了两口,便听她低声说:
“……很抱歉我不能参加你的婚宴了,我娘去世,需要守丧。”她顿了顿,似是等他的回应,又没有等,接着说,“你之前说过,只要我随时都可以走。这几日,我想下山回去看看。”
面很清香,撒着葱花。
黎疏轻声应:“嗯。”
于凉凉这才拿起筷子吃面,这几天她的心情都很平静,平静地面对黎疏。
她并不想愤怒和怨恨,怨恨只会把人变得面目狰狞,好似所有人都亏欠自己。
望着他把面吃完,起身收拾。
黎疏只是,不喜欢她。
……不是什么错。
虽不能参加婚宴,于凉凉却打算绣对枕套送给丽绢和黎疏,也算是她的心意。
下山定在两天后,时间很紧张。
于凉凉只得熬夜绣花,倒也让自己不去想那么多事。
她对绣工有天分的,家里开绸缎庄,也找了好几个绣娘来教她,苏绣、湘绣都有专研,只是总喜欢偷懒。
有时候想起来可笑,这大概是她人生中最努力的一次——为她人作嫁裳。
刚来山庄时,她也绣了好多并蒂莲小香包,偷偷放在她和黎疏的枕下,传说枕着并蒂莲香包而睡的人,会并结莲蒂。
可直至现在,香包干瘪,还放在枕下,也毫无效果。
她没有扔掉。
但也没勇气绣第二次。
大红色的鸳鸯枕套,前面是两只鸳鸯,后面则是满片荷花,枕套摸过去纹面一绝,鸳鸯荷花栩栩如生,丽绢收到后很是惊喜。
于凉凉说了要走的事,无法参加她的婚宴。
她之前便跟刘大娘说过,丽绢也知道些,山庄里的人都觉得她大概是无颜面对。
一个进了山庄快十年的女人还无名无分,被一个新来的全占了,随时纳妾,却有正式礼宴,即便是丽绢自己,也认为处在这位置,很是羞于见人。
丽绢免不有些自得。
只是没想到于凉凉有这种心意,丽绢也喜欢绣东西,看得出好坏,这双枕套工艺可媲美当时名家,就算拿出去卖,也货资不匪。
刘大娘在山下采办的,绝对比不上这个。
她爱不释手地摸了两三遍,心想果然是大户人家,绸缎庄出来的小姐,礼数周全,跟刘大娘、刘芳花完全不同。
刘大娘刘芳花根本看不出绣品的好评,成日里最喜欢的也不过吃食与穿金戴玉,因为是她的姨母,全权做主,还不容她插嘴半分,只喜欢听人奉承,相处久了反惹厌烦。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