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是符合资本取向的,但我个人给资本取向定了一个名字,叫短期取向。按照常理来说,超一线城市与一线城市的容纳人口量是有限的,类比于香江,当人口数量过高时,整个微型社会的经济结构就会急剧变化,产生极大的贫富差距,有人清清闲闲就可以坐拥十套百套房产,而有人辛苦工作却连房租都交不起。我们国家的超一线和一线的情况有点特殊,这些城市还会不断想外地辐射扩散,容纳更多的人群,房地产商就是推动辐射扩散的主力,但绝大多数人都忽视了一种情况,买得起房的人能买得起多套,买不起房的人就算楼盘再多,也依旧买不起。”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中就提过城镇化与逆城镇化,我们便处在一个城镇化尚未完全,便已经开始了逆城镇化的阶段。当逃离北上广深的声音出现时,房地产商就应该敲响警钟,购买力正在像退潮一样退去,与逃离北上广深的声音一同出现的,还有一种声音,大城市容纳不下身体,小城市容纳不下灵魂,大城市的消费水平远超过个人承受能力,小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达不到这些人的需求,矛盾便出现了。”
“我个人认为,房地产商关注的指标一直都有一个疏漏,看一个城市是否有潜力,不应该看这个城市有多少潜在购买力,而是应该看这个城市能留住多少潜在购买力。所有的年轻人都向往北上广深,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在北上广深生活下去,肯定会有人回到三线、四线、五线,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激活三线四线五线城市的活力,让这些城市能够更有温度,能够容纳下更多的青年。”
“不要忘记,这些城市的购买力可不仅仅是从超一线与一线城市中随着退潮的浪流回家的年轻人,还有努力进行跃迁的小镇青年。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张一鸣似懂非懂,眉头拧成了泰山。
张一鹤这个血外行却听懂了,他走到张一鸣的身边,说,“你嫂子的意思是,带着咱的团去三线、四线、五线等城市造孽。为了保证房地产经济的基本框架不崩,超一线和一线城市的房价不能降太多,但三线、四线、五线城市的房价可以涨一涨,相应的,三线、四线、五线的配套资源也应该跟上来,诸如房屋建设类型,社区建设模式等等,用更好的社区建设理念为三线、四线、五线城市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可这些城市的房价高了,人家为什么不花同样的价钱在更好的城市买?”
“人活着又不是只需要为房价负责,还有各种生活成本。超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只是房价吗?不,房价只是压在人身上的一根十分粗的稻草,压不死人,真正压死人的,是密密麻麻的每一笔高昂支出。举个例子,京城的外卖均价在30左右,金陵的外卖均价在26左右,彭城的外卖均价在18,白洋淀的外卖均价在12,这也是生活成本,而且是会不断累积起来的生活成本。”
第47章 翻盘
张一鸣听了乔知予的话后, 沉默了好一会儿。
乔知予也不催他,这种决定事关一个房地产集团的未来走向,哪是头脑一发热就能拿定主意的?更何况,就算张一鸣同意她的观点,那也无济于事,得万商集团现任掌舵人——张一鸣他爸同意才行。
乔知予去厨房准备刷锅洗盘子, 没想到张一鹤却已经干得差不多了,她将碗碟从洗碗机里拿出来, 打算放到橱柜中去。
张一鹤问他,“和一鸣说的怎么样?一鸣是个死脑筋, 能get到你说的点吗?”
“应该get到了,不过就算get不到也没有关系, 毕竟他get到不行,得你爸也get到。你弟将来或许会成为万商集团的掌舵人,但现在的掌舵人还是你爸。”
“你爸或许会开始考虑一鸣的观点, 甚至说, 如果你爸开明一点、有远见一点的话,还或许会将一鸣的观点作为最终决策的参考,但有一点不会变,最后的决定还是由你爸来做。”
张一鹤闷声不吭, 过了一会儿才说, “我爸不会在万商的董事会待太久了,当初老爷子给他算过,他刚开始做生意的时候欠下的业债, 都会一点一点还回去,现在还债的时间快到了。我爸心里有数,应该用不了多久,就会让一鸣尝试着上手,逐步接管整个万商。”
乔知予扭头看向张一鹤,问,“所以,你们这些修道的人,都信命中注定么?”
“嗯,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就算有人说自己改了命,那也是命中早就注定了他的后半生不凡。如果我们连命都不信,那我们还学什么道门的本事?”
听张一鹤这么说,乔知予话题大改,“你马哲拿到学分了吗?”
坚定的道教信徒去参加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乔知予怀疑张一鹤会不会精分。
“学什么、答什么、信什么,并不矛盾。”张一鹤看着乔知予说。
乔知予被这话给噎了一下,迎着张一鹤的目光问,“那你说,我们两个是什么命?命里有注定我们两个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先苦后甜的命,命里注定恩爱一生。”
被张一鹤那温温柔柔的目光看着,还听着张一鹤那温温柔柔的声音,乔知予的鸡皮疙瘩起了一身。
大概是恶魔被拘禁在心里的时间太久了,竟然一瞬间挣脱了理智的枷锁,驱使着乔知予的双手向她那早就很感兴趣,但一直都找不到机会下手的高地探去。
先碰。
再抓。
抓几下。
体会手感。
色胆包天的乔知予感觉到张一鹤的全身都僵住,这才意识到自己做了多么流氓的事情,她咳嗽一声,红着脸佯装自己什么都没有做,认真地说,“你这个,如果做肌肉注射的话,肯定很容易哈!就算是实习期的医生,也绝对能够快准狠的下针。”
张一鹤:“……”
就在这时,厨房里虚掩的门被推开,张一鸣站在门口目瞪口呆,“啊,抱歉,我什么都没有看到,你们继续!你们继续!”他十分识趣地把厨房的门给关上。
乔知予如同触了电一样从张一鹤身上弹开,红着脸麻利地出了厨房。
————————————————
乔知予可以通过各种商业方面的数据还窥探到万商集团的趋势,但她无法窥探到万商集团内的某些比较突然的人事变动与政策变动。
就比如说,万商集团的董事长突然宣布‘退位’的消息,也不算退位,只是将权力渐渐移交到了他儿子手中。
外界人称,万商集团的董事长是因为集团受到的打击太大,决定将自家儿子推出来挡风挡浪,自己退居幕后,准备申请破产事宜。
还有人说,万商集团的董事长是高血压中风了,也可能是抽风了……
大家都以为新上任的小张董就是来闹着玩的,一个本科没毕业,而且所读专业还是非对口的,怎么可能带领重病垂危的万商集团起死回生?
有很多集团的老牌董事都借机发难,哪能想到这个小张董的年纪不大,手腕却硬的很,不知道从哪儿找来了团队,里应外合将那些老牌董事全都清了出去。
老牌董事们得以全身而退,难免靠贬低小张董来吹嘘一番,顺带着表达一下自己对万商集团的遗憾。
这么一个下金蛋的老母鸡,说不产蛋就不产蛋了,谁心里不会遗憾呢!
大家都觉得万商集团就这样垮掉了,谁能想到,那小张董居然跑去国外拉了两百亿的投资回来,将开发目光放到了三四线城市,据说在医院里的老张董听到这消息的时候,当场就被气得住进了ICU,花了十几万才抢救过来。
老张董气得骂小张董胡闹,小张董回怼了一句,“我这叫置之死地而后生,听我的,万商集团可能还有得救,如果听您的,万商集团最多再撑一年!”
老张董非但没觉得看到了希望,还觉得是阎王给自己下了催命符,忧虑了好几天,气得连话都不会说了,整天只会啊啊啊地叫,谁能听懂他在啊啊啥?
小张董将万商集团在超一线城市与一线城市的布局逐步收拢,转向三四线城市,源源不断的钱都砸了进去,多地楼盘开工。
行内人都等着看小张董的笑话,他们还想看看,小张董究竟是从哪儿找了个傻子,怎么轻轻松松就把百亿投资给骗来了?
三个月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万商集团在国内三四线城市的布局基本完成,楼盘千处,还未动工就将百亿投资烧了个干干净净,还欠下了一个大窟窿。
当初及时抽身而退的那些董事们都庆幸极了,他们觉得得亏自个儿明智,不然这会儿肯定被这个胆大妄为的小张董拖下水了,指不定一分钱都拿不到。甚至有人还说,拜小张总这一番折腾,万商集团可以提前倒闭了。
谁能想到,危急时刻,小张总又从国外拉回一笔五百亿的投资来,新的活力注入万商集团,万商集团在全国多处布局的楼盘齐齐开工。
那些董事都觉得小张总疯了。
当然,站在小张总身后掏钱的那位大佬不止疯了,还傻了,说不定是中了小张总的蛊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