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知予明白人各有志,也就没再强求张一鹤,她忙着给‘future-sce’招聘人才去了。
博士生每年有两个毕业季,分别在六月与十二月,乔知予让empower成立了技术部,搭建出一套集科研、财务、办公于一体的内部系统来,还顺带着‘future-sce’的官网给构建出来了。
招聘通知挂到了官网上。
乔知予想着这个官网上基本没什么流量,还不如自己的微博热度高,便又将微博给下载了回来,把招聘通知挂到了微博上面去。
倒不是要微博招聘,而是利用微博来制造一定的话题度,让那些医药研究领域的博硕士知道‘future-sce’,争取能将‘future-sce’添加到他们的目标工作单位中去。
‘future-sce’背靠empower这棵大树,福利待遇相当的好,而且地处京城,招聘通知中还提出了每个月三千元的租房补助与两千元的交通补助,还有六险一金等等,就算撇去这些不谈,年薪二十五万的基础工资也是很多人无法拒绝的。
招聘通告发出后的三天内,乔知予就收到了将近五十份简历,她依据简历内容亲自去核实招聘人员的学术成果情况,以此来判定招聘者的个人能力高低,最终决定录用了四个人,一位来自协和,一位来自京城理工,一位来自京城化工,还有一位来自金陵药科大学。
‘future-sce’的官网上不仅公布了录用人数及录用理由,还公布了录取比例,直接把那些打算来‘future-sce’混工资的人给实力劝退了。
原因其实很简单,‘future-sce’录用的人都属于强者中的强者,凭借他们做出来的成果,进一所211高校绝对没问题,然而国内培养的博士中,如果没有国外留学经验,绝大多数都只能去往普通本科。
陆陆续续还有人给‘future-sce’投简历,乔知予看到之后,会稍微攒一攒,然后统一批量处理。
这些人入职需要在毕业后,也急不来一时。
送别了皑皑白雪,便是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
乔知予将研究任务分配给了那些新入职的科研人员,然后便马不停蹄地去了京大医学部——新学期伊始的教工大会要开,李文山院长担心乔知予忘记这回事,还特地在微信上提醒了乔知予一声。
乔知予虽然一回国拿到了正教授的职称,但她手上没项目,只要研究生院一审核,她那博士生导师的名额就会被卡掉,京大医学部的不少老教授都在等乔知予‘投诚’,如果能有这么一个会搞研究会写论文的年轻教师加入他们的研究组,科研压力会下降不少,整个研究组的学术成果也会丰硕不少。
一群老教授都在暗中观望,有人沉得住气,觉得乔知予只要打算在学术圈内混,肯定会拜一个山头,自己等着便是,有人沉不住气了,打算在教工会议开完之后就问问乔知予,有没有加入自己研究组的打算,如果有的话,可以分几个博士、硕士给乔知予用。
李文山院长也动了招揽乔知予的心思。
他是科研岗位出身,但拿下二级教授的职称后,工作重心就转向了行政,虽说手头的项目不多,但自己亲自参与的部分缺越来越少,要说什么没落下,那只能说自己做外科手术的功底还在,但指导学生方面……他就算有那个新,也没那个精力了。
李文山院长手头有项目,自己的地位也在那儿摆着,每年都能招到不少博士生与硕士生,但他却没时间带,急需要找一个能扛起‘指导学生重任’的人,学术成果丰硕的乔知予俨然就成为了他心目中的第一人选。
为了让乔知予及早发现‘自己手头没项目会很难混’的弊端,李文山院长还憋出一个招来——他让所有教授、副教授、讲师汇报自己手头的项目以及新一年的工作计划、学术成果产出计划等。
李文山院长原本以为会前乔知予就会来投诚,可他迟迟没等到,还以为是乔知予投诚了别的教授,心里生了好几天的闷气。
作者有话要说: 还有一更,正在写。
第49章 考研
京大医学部不缺教授, 像乔知予这种刚加入教师团队的菜鸟级教授, 汇报名次排在了第四十七位,后面仅有四位刚从副教授升上来的教授, 再往后就是副教授与讲师之流。
这么一群大佬们在同一个学部共事多年,怎么会不知道对方手里有什么项目?
绝大多数教授都听得昏昏欲睡,只有乔知予与一些新加入教职工团队的讲师听得津津有味, 乔知予还时不时记几笔笔记, 态度相当认真。
等排在第四十六位的教授讲完后, 乔知予拎着U盘上了汇报台,插上U盘, 打开自己的PPT,直接开讲。
“前面的很多教授都十分厉害, 手上有很多国家级的项目,我才疏学浅, 除去去年申请到的一个基金之外, 余下的都是自筹项目。”
“我在去年后半年,创办了‘future-sce’研究院,目前确定的单位自筹经费一共四亿六千三百余万,确定的研究课题如下:”
“一:疤痕组织形成机理及个体差异,除了理论研究之外, 还会将主要研究重心落在疤痕组织的修复用药上, 投入经费三千四百万。”
“二:感染病智能监测与防控预警大数据系统,研究重心是在感染病的传播机理与数学模型、计算机模型建立上,投入经费两亿六千万。”
“三:肿瘤细胞的增殖、扩散、转移机理与DNA的表达, 研究中心在肿瘤的靶向治疗上,投入经费一亿六千九百万。”
“年度研究目标如下:……”
“月度研究目标如下:……”
乔知予在上面实话实说,下面那些昏昏欲睡的老教授们都醒了。
啥玩意儿?
你要搞啥研究?
你的经费这么就这么多呢!
这些大牛级教授原先觉得自己手掌几千万研究经费就已经相当得富裕了,谁能料到乔知予出手就是四亿六千多万的经费!
你们家的钱都是大风刮来的吗?
有人已经上网搜乔知予以及‘future-sce’研究院的相关信息了,等他们搜到之后,心中的千言万语都变成了嘴边的一句‘沃日’。
本来还有很多新入职的讲师心里不平衡,大家都是博士毕业,凭什么你一入职就是教授,我们得勤勤恳恳工作几十年才能跑到你的起点上?
但这会儿看到乔知予的手笔后,大家心里都不酸了。
你有一块钱时,会羡慕有十块一百块钱的,会羡慕有一百亿的吗?悬殊的差距可以让人直接忽略柠檬的酸度。
李文山院长原先都没戴老花镜,他在听到乔知予说自筹到经费的时候,就已经拿出老花镜戴上了,然后一抬头就看到了乔知予公布在PPT上的项目及项目经费。
项目名称没什么好看的,大家都在画饼,使劲儿往高大上的方面吹,看项目名称就如同看徐悲鸿画出来的骏马图,要是想知道这个项目最后会做成什么鬼样子,那得看成果汇报,多半就是个简笔画的马。
但是项目经费投入与项目成果产出还是有一定正相关关系的,尤其是乔知予现在拿出手的这种单位自筹项目!
‘future-sce’研究院是一家盈利性质的企业,设置研究项目肯定是奔着赚钱去的,看乔知予公布的那三个项目就知道了,第二个项目暂时没看到赚钱的苗头,但第一个项目和第三个项目,那完完全全就是奔着挣钱去的啊!
有些老教授还搜到了‘future-sce’新招聘的那些研究员的信息,有看到好多个药物化工与精细化工专业毕业的博士,怎么会不明白乔知予的项目会偏向什么方向?
理论研究只是为了后续的生产转化服务!
乔知予简单讲了一下自己的规划,等凑到李文山院长要求的时间就下去了,其它教授汇报的时候,她也认真听着,每当她脑子里迸发出一个新的研究构想时,甭管这些研究构想会不会管用,她都会记下来,搞的那些排在后面汇报的人压力山大。
有些副教授已经能拿到三四百万的项目了,很多教授都拿不到这么大的项目呢!若是放在平时,他们肯定会好好吹一吹自己,但今天,这些人都默契地草草结束了。
有乔知予作衬托,前面那些拿着千万级项目的教授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不缺项目经费,他们这些拿着百万级项目的人更是得夹紧尾巴。
会议结束,乔知予收好材料麻利地从后门开溜,附属医院那边有两个病人需要做十二指肠内瘘修复手术,急诊科同她约了手术时间,等手术结束后,她还得去‘future-sce’研究院那边开一个短会,时间安排特别紧。
等李文山院长打算同乔知予仔细聊聊时,乔知予已经开着车快到京大医学部附属医院了。
“喂,知予,你人呢?怎么一散会就没看到你的影儿了?我去你办公室,发现你办公室的人也锁着。”
“啊?李院长,您找我?附属医院这边有两台十二指肠内瘘的手术约了我主刀,我现在都进急诊了。您是有什么事儿吗?”
李文山院长愣住,“你跑这么快呢?手术要紧,你先做手术吧。你明天有空没?”
乔知予觉得自个儿旷工被抓了,有点底虚,“明天也没空,‘future-sce’研究院那边的项目刚启动,我得蹲着,疤痕组织修复那个项目是我亲自带头的,暂时走不开!”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