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进什么呀,还不是和以前一样,拿鼻孔看人。”舒雅摇摇头,又顿了一下,“也对,以前是非白人不嫁,现在是只要有钱,中国人也嫁。”
第183章 燃犀
程少龙的决定是在过年期间下的, 整个假期,他都没歇着, 四处找律师, 找懂行的人,找留过学的人打听。
好在这个时候已经是九二年, 留学回国的人员虽然少见,但在海城也不至于稀罕到找不着。更何况,这里还有大量外资企业的办事处, 总有相关人才。
一通打听之后,程少龙算是服了,这还真是现在欧美发达国家所用的风投模式,他甚至搞到了国外的合同。对比之后,发现除了不适合中国国情的部分,还真没有改动太多。对于双方的权利义务,都规定的很详细,并非只对一方有利。
而且这种风投的模式,一般都是创业者去找投资,而且是找好几家的投资者互相制衡。但因为中国国情的特殊性, 他可能短时间间,不可能找到第二家投资者。
于是他首先拒绝了另一边的招揽,听到电话, 中间人又亲自跑到程少龙家里劝说一番。等知道合同的事,直接将合同抵毁到一钱不值。
“你少听他们胡说八道,我就问, 你干黄了,人家要不要你赔钱?不要是吗?那凭什么啊,天上还能掉馅饼吗?”中间人振振有辞,觉得自己一下子打到了合同的七寸上,简直火眼金睛。
只有详细从各方面,多角度了解过的程少龙才明白,这不是天上掉馅饼,这就是发展周期的不同。中国市场还处于原始积累的阶段,可以说只要赚到第一桶金,钱生钱在这个时候,再容易不过。
所以投资到别人身上,不如自己拉起一个产业,反正空白领域多的是,找工作的人更多,自己吃独食只会赚的更多。
但在欧美早就过了这个时候,大家处于产业和公司相对稳定的阶段,市场上总有热钱溢出,有投资的需求。所以才有风投公司的存在,才有投资新兴行业,新兴公司的热情。
更何况他们有完善的上市制度,投资做大上市卖出,几百倍的利润就是这么来的。
程少龙自觉和中间人的格局眼光已经不在一个层次上了,多的话并不想说,只笑了笑,“承蒙您看得起,有自己创业的机会,就算是个坑,我也愿意跳下去试试。”
“那你就等着摔死吧,给脸不要脸。”中间人终于不耐烦,撕下了一直伪装的面具。
程少龙脸色阴沉,“滚。”
签归签,有些合同细节还需要商谈一下,电话里商定时间就定在二月份。
而在京城,几家人轮流着在过年期间请客,路英请了金外公叶爷爷,还请了自己公司的几个高管,以及关系不错的同学朋友,这其中当然有许警官一家。
还因为总编的关系,又认识了管记者,索性也将管记者一家请来。
事隔很久之后,舒雨再次见到管前,她上前一拍他的肩膀,“你真跑去唱歌了,什么时候开演唱会,我带人去捧场。”
“这事得问我妈,她现在是我的经纪人。”管前有些无奈的一摊手。
“这可是好事,有你妈在,骗得了你,也骗不了阿姨。”舒雨此时才想起来,貌似还是自己的提议。
管记者和杂志社总编还有许警官,三个男人坐到一起高谈阔论。有喜欢听的,就围坐在旁边,当是增加知识点了。
“年底发生这事的时候,我根本都不敢相信,当时好多人都问,假的吧,是不是搞错了。”许警官叹气摇头。
谁敢相信啊,苏联啊,说解体就解体了。犹如一记惊雷,打在所有人头上,谁敢相信,根本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
“还是思想出了问题,以为放弃自己的意识形态,去拥抱西方的制度就会得到他们的接纳。”程总编也跟着叹气。
老管冷笑,他最清楚苏联现在的惨状,放弃了自己的一切,得到的是什么?是资本家一轮又一轮的劫掠,直接将你的血抽干,让你万劫不复,最好永远是一具尸体。
西方高举自由的大旗,发动所谓的和平演变,并不是想接纳所有的国家变成第二个美国。为的是合法的抢劫,为的是防止所有的国家繁荣富强,真变成第二个美国。
“也是好事,让上头的意见空前统一。”
虽然仍免不了有亲美的杂音,但杂音已经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
老管的话激起大家的共鸣,许警官又道:“所以老人家才会亲自去深城,现在还没回呢。”
九二年,正是过年期间,老人家亲自去深城,于是有了著名的九二年南巡讲话。强调了继续深化改革,提供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武器。
思想武器的意思,就是平息数十年一直在争论的问题,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统一思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美解决争议。
“今年有很多法规要出台。”许警官在这方面的消息最为灵通。
而且对民营企业也会有各种解绑式的松动,对所有民营企业,小生意者来说,都是利好。
过完年,老人家刚回京城,果然各种法律法规出台。至此中国的私营企业,才真正属于有法可依的状态。
年后,舒雨召集所有相关人员到办公室开会,“咱们得好好理一理手里的股份。”
确实不能再这么下去,都是自己人,意见也很好统一。
“成立一个帐务公司,不负责业务,只负责监督管理审计。”其实就是一个监管机构,负责将每家公司的股权理清楚。最重要的是财务监管,可以清楚明白的告诉每个人,他们名下的资产和财务情况。
不然说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钱,并不是开玩笑的事,现在他们就说不清楚。
艾伦机械厂是独属于许然的,不在其内。出版社,教辅书和杂志也是独属于路英的,同样不属于其内。
“留学中介路阿姨和许然各占一半。”也不算在帐务公司以内,他们自己理一理就好。
留学中介可是风头十足,第二期的生活杂志就刊登了留学说明会的消息,无数人打电话过来询问地址和票价。
最后在三个大城市巡回办说明会,扣掉所有费用,光票价就赚了几十万。更别提,后头还有无数委托他们将子女送出国读书的业务,半年不到中介费就赚了数百万元。
这还只是开始,事实上第二年中介才算走上正轨,短短一年时间,赚足六百万,让人不得不感叹,有钱人也太多了。
路路通家电商城,路晁和舒雨各占百分之四十五,金明天占到百分之十,纳入帐务公司的监管之中。
这些都是最为简单的,比较复杂的首推乐辰化工,乐辰化工的股份是艾伦机械,贸易公司,莉莉丝美国公司共占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另外百分之五十一属于政府。现在地方政府又要清理三产,于是将这些产业全都剥离到单独成立的国营企业里。
三家公司艾伦机械和贸易公司各占百分之二十,莉莉丝美国公司占百分之九。而属于政府的百分之五十一,其中还有百分之零点五属于齐楚达,以及几个不可或缺的技术人才,也都各点零点一或二的股份。
其次便是深城的莉莉丝中国公司,不错,莉莉丝分为美国公司,欧洲公司和中国公司。这么做的也是因为,外资之前是不允许独资的,必须要由政府入股一部分,甚至在某些时候,必须占据百分之五十一以上。
所以莉莉丝的中国公司,百分之五十属于地方政府,现在股份也抽到单独成立的国营企业里。剩下百分之五十由许然和舒雨共同持有,也就是各百分之二十五。
中国公司其实就是一家工厂,出口到美国公司或是欧洲公司,他们的零售额都跟中国公司无关。这种的情况,在大家的接受范围以内。
毕竟政府用土地等等固定资产投入,而且还有各种税收和政策的优待。他们也只有中国部分,不掺合国外的部分。
莉莉丝欧洲公司和美国公司就很简单了,由许然和舒雨各占百分之五十股份。但他们又各自拿出百分之五,一共百分之十组成股权池,根据年限和贡献,准备奖励给公司高管。
而亚瑟那边,也已经谈好,赠予百分之十的股份,组建单独的制作公司。剩下的股份,许然以自己完全没有出过力为由推掉了,让舒雨持有百分之九十。
还有一个雨露慈善基金会,这家基金会的规模再一次扩大,因为路英和叶爷爷也要捐赠。最后挂在帐务公司名下,每年由他们四个人共同出资五百万,注资到基金会里,而且金额会根据实际情况,年年递增。
资产安排的明明白白,以为这样就完了吗?不,舒雨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我两年前就跟莉莉丝的员工提出过创业投资的事,我想组一个基金,专门用来投资。比如说投资个人创业,投资看好的公司,投资股票等等。”而第一笔投资也已经有了人选,就是程少龙。
“可以呀,现在有本事的人多了,可惜好多人都没钱创业,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买青苗嘛,就赌他能长成参天大树。”路英一惯的豪爽。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