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有抱负且励精图治的君主,无不想要治下百姓吃饱穿暖、安居乐业,成就他一代明君的称誉。
据唐政所知,当今圣上正是这样的君主。
陆川转过身来,看向唐政,话语里充满了诱惑力:“唐兄可想当这个人?”
唐政一脸懵,还以为自己听错了,用手指着自己,问:“我?”
陆川点头肯定:“没错,就是你!”
唐政顿时摇摇头,满脸的不自信:“不不不,不可能,我怎么会做到呢!”
不知为何,否认自己的时候,唐政心里闪过一丝失落,还有一丝妄想。
万一他真能做到呢,陆川一向稳重,很少说玩笑话的。
陆川笑道:“唐兄不必妄自菲薄,你这些时日做我给你的试题,就没有什么想法吗?”
他给唐政传授那些物理知识的时候,确实是想传播科学知识,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个时代的农业太落后,很多百姓一年到头甚至没有吃过几顿饱饭,有些土地贫瘠的地方,甚至还有饿死的,数量还不少。
陆川在花溪村时,虽然只种了几分地的白菜萝卜,没有真正种过地,但也知道拿个锄头锄地有多难。
若是能生产出一个用人力或牛力,就可以轻易把地翻过来的工具,将会大大减轻农户的工作量。
现在的翻地工具,还是沿用前朝的曲辕犁,唐政若能改进耕作工具,就算不被圣上破格录取,想必也不是一无是处,被唐大学士说是不务正业吧。
而且除了耕地工具,还有播种的工具、收割的工具,皆有改进之处。
至于工业发展必备的蒸汽机、纺织机,陆川打算等唐政做出点成绩后,再慢慢引导他研究。
陆川对这些只有大致的了解,真要他研究,估计是难了,所以他只能寄希望于唐政。
唐政想到那些试题,什么结构、力学、向心力,运用那些知识,好像确实可以制作出更省力的农具。
但他还是有些迟疑:“我真的可以吗?”
陆川建议:“不如你先试着做一个。若是能够做出来,到庄子上试一试,到时候就知道省不省力了。”
若是做成功了,还可以让唐大学士献上去,让他知道唐政的本事,别人也不敢吞了唐政的功劳。
唐政陷入了沉思,一会儿想到他爹的脸,一会儿又想到那些机关和试题,两者暂时不能共存,他不知道要不要违背他爹的命令,继续研究格物一道。
最后唐政决定听陆川的,去研究农具。反正不管他怎么学,成绩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不如花一段时间,去尝试另一条道,若是不成,他还可以继续读书。
万一真如陆川所说,走出了另一条路呢!
今儿谢宁发现,陆川好像和前几日不太一样了。
因为前几日相国寺发生的事情,陆川这段时间都在忙着学业,不仅在国子监努力学习,就是回到家中,也不肯松懈半分。
每天除了用膳洗漱,就是各种练字背书写课业,跟他同在一个书房的谢宁都能感觉到他的刻苦。
因为以往学习的空隙,陆川总会溜达到他这边,偶尔看看他的工作进程,偶尔翻一下下面记者交上来的新闻稿,稍作点评,权当放松心情。
当然,谢宁有时候也会溜达到陆川那边,每当他看稿子看腻烦时,看一会儿陆川读书,他那抹沉静自若的气质便会感染自己,然后慢慢平静下来。
用陆川的话说,就是能够补充元气,让自己有动力继续下去。
这种萦绕在两人之间和谐又静谧的气氛,在那天之后就打破了。
陆川不再分心,一心浸在那堆四书五经中,谢宁偶尔抬头看他,他却一点儿也不受影响。
谢宁很不适应,但也不好去打扰他,书房保持了这种安静好几天。
今儿却突然变回了之前的相处模式。
此时陆川正拿着一份报纸,靠在谢宁桌边饶有兴致地看起来,谢宁能明显感觉到他轻松愉悦的心情。
证据就是他脸上时常浮起的笑容,偶尔摇晃的脑袋。完全是一副好心情的状态。
而且谢宁怎么隐约感觉到陆川身上有种忽悠别人成功后的成就感,莫名有种嘚瑟。
谢宁忍了忍,还是没忍住好奇心,放下手中的稿子,转头问他:“夫君今天是发生了什么好事吗?”
闻言陆川放下报纸,抬眼看向谢宁,笑道:“今天忽悠……不是,是劝说了一个朋友去走合适他的路,若是成功了,大安将会有很大的变化。”
一个物理方面的天才,只要把唐政的物理知识体系培养起来,通过改进农具打出名气,将会有很多这方面的人才涌进来。
若是能培养出更多的物理人才,将来在工业、水利、建筑、农业等方面,都会有很大提升,大安的百姓也能活得轻松一些。
人类制造出工具,就是为了更好地生存。
谢宁:“啊?”有很大的变化?
他想象不到陆川口中说的变化是什么,不过夫君能因此开心起来,便是一件好事。
陆川说:“没什么,总之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儿。”
于是谢宁就不纠结了,遂问起报纸来:“夫君看今天这期报纸怎么样?”
这期报纸报导的正是那天诗会的盛况。当然,陆川被元衡咄咄逼人的一幕被删去了,只留下各方交流比赛的画面。
至于元衡的下场,回到国子监这几天,经过席东这个人脉广的八卦精转播,陆川基本知道他的情况。
元衡虽然在相国寺时对陆川咄咄逼人,几乎要毁掉陆川的名声,但他的操作在明面上没有什么违背道德的地方,哪怕钟博士护着陆川,也不能强硬要求国子监对元衡做出处罚。
所以他现在还是继续在国子监读书。
至于连英杰承诺的名师和白枫书院的举荐书,在他行事失败后,就没了踪影了。
而元衡的行为是被众人所不耻的,大家都默认的事情,被他一下子挑出来,大家都人人自危,生怕再有一个人以此来攻讦自己。
就算是诗词再不好的学子,也不敢找人帮忙代写了。
写得再难看,好歹也是自己写的,只是这下是要彻底没面子了。
元衡算是惹了众怒,且通过此事,大家都知道他不像外表那样正直大气,而是一个小人,都不想与他为伍。
所以元衡现在算是被孤立了,按照他现在的情况,三年后,参加会试估计连个结保的同窗都没有。
大安科举实行结保制度,除了需要乡里结保外,还需要考生之间互相结保。
考生之间互相结保需要五人,若是有一人作弊,与那人结保的同考生,成绩作废,三年内不可再参加科举。
元衡在国子监的名声已坏,大家可信不过他,万一被他牵连成绩作废,三年内不可再考,对他们可是致命的打击。
时下读书人对于互相结保的考生,是很谨慎的。
不过都是后面的事了,现在元衡最烦恼的是,他被同班的学子孤立了,连同他一个斋房的舍生,也变得很客气疏离。
对此元衡早有准备,只要他干出这种事,肯定会不受待见。
但他没想到自己后路没了,本打算事成之后,换到白枫书院,名师亲事一应俱全,结果落得这个下场。
而且连家的人在那天之后就消失不见了,元衡去过连府,却被家丁打了出去。
最后连府的管家出来,在他耳边轻声威胁道:“我家大人只是机缘巧合之下,和元举人吃过一次酒,可不曾有过半分情谊。希望元举人别再来寻我家老爷了,否则元举人怎么被举荐到国子监的事,可就要天下大白了。”
连英杰可不会顾及那位学政女儿的名声,只要能威胁到元衡不敢再上门来就行。何况在他心里,这样不守妇道、不知检点的女子,合该被唾弃。
不过只要元衡不攀咬他,他也不想平白得罪一府学正。
元衡被吓住了,不敢再找连英杰要好处。没了退路,他只能继续呆在国子监里。
对此席东表示,简直大快人心!
陆川对元衡没什么感觉,此人只是一个马前卒,幕后之人是连英杰,帐自然要算到连英杰头上。
现在还没有能力报复回来,他便索性放下,留待日后有机会再说。
面对谢宁的询问,陆川回想刚才看的新闻,有大致的印象,便颔首道:“不错,写得很好,既有故事性,又有文学性,想必那些学子会很满意。”
谢宁笑了起来:“那当然,荣斋先生帮忙润色过的。”
张俞白和李含微现在写写简单的新闻稿还成,但文学素养一般,还是荣斋先生帮着润色了一番,才最终定稿。
那怪不得了,陆川看着有种文绉绉的感觉,跟往期的八卦新闻的直白通俗不太一样。不过应该很合那些读书人的胃口。
那些读书人确实很喜欢,甚至认为是大安周报除了第一期外,写得最好的一期报纸。
白枫书院,丁班学子住宿的斋房内,里面的学子正在讨论这一期报纸。
白枫书院设立在城外,招收的都是一些贫苦的学子,因为路途遥远,为了统一管理,凡是书院学子,都必须在书院住下。
虽然白枫书院打的旗号是,专门为贫苦学子提供学习的地方。但实际上,还是有部分富贵人家的子弟在书院读书。
书院对那些贫寒却优秀的学子,收的束脩很少,但仅凭那点束脩,连夫子的月钱都发不出来,更别说维持这么大一间书院的运转。
所以院长改了入学的条件,不能靠自己本事考进来的学子,有一定的名额可以靠捐款进来,捐款到一定数额,就可以获得这个名额。
说是捐款,实际就是花钱买入学的名额,捐款只是一个好听的名号罢了。
不过靠捐款入学的学子,只有少部分,捐的钱够书院的运转就行了。
这些人一般是商户子弟,国子监他们没有能耐进去,明德书院不缺钱,只招收世家子弟和官宦子弟。商户低贱,哪怕拿着大把钱财,人家也不会让商人子弟进去读书。
所以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到白枫书院读书。
白枫书院也不是可以随便进的,若是学子本人秉性不好,即便其家人捐再多钱财,他们也会退回去。
丁班正是这样一个班级,一半是商人子弟,一半是平民子弟。
平时两拨人互不相容,平民出身的学生看不起他们捐款进来的,商户出身的学生,则看不起对方明明贫穷还看不起他们的清高样儿。
总之就是互不对付,互不往来,互相漠视。
但这种情况,在今年有了改变。
起因是丁班一个商户出身的学子,他休沐回城后带了一份报纸来。
这名学子叫程铭,家里是开酒楼的,京城里数一数二的醉香楼就是他家开的。
程铭不爱读书,更不想在白枫书院这个规矩森严的地方呆着,还要住在这里,这对他简直是一大折磨。
但来书院读书是他爹的决定,连一向疼爱他的母亲,都无视他的反对,强硬地送他来书院。
程铭虽然不想来白枫书院读书,但也不敢做出格的事情,然后被白枫书院赶出门。这会让他们全家都丢脸的,他干不出那种事,也不敢做。
所以为了排解在书院读书的苦闷,他爱上了看话本小说,世面上一旦有新出的话本杂记,不管写得好不好,他都会一股脑儿买来看,打发时间。
第一期报纸发售的那天,他正巧在街上闲逛,遇上了大河小溪这对报童。
兴许是小溪长得有些可爱,也兴许是小溪童言稚语的声音吸引人,他不由自主停驻下来。
然后听了他们一耳朵的吆喝,了解了他们卖的东西是故事后,有些兴致,就买了下来。
本打算随便看看,没想到一看就一发不可收拾,一下子被那本《修仙传》给吸引了。
一个从未见过的题材,新颖的故事,老辣的文笔,一下子把程铭拉进了那个修仙的世界。
正看了个开头,却戛然而止了。
一开始还以为那两个小孩给的报纸没给全,特意回去找了,这才知道原来报纸上的《修仙传》是连载的,想看后面的内容,需要购买下一期。
程铭没法,只能等下一期发售。
由于对这个故事实在心喜,便把报纸带来了书院。
然后丁班就因为这份报纸,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程铭把第一期《修仙传》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才注意到报纸上的其他版面。
报纸上写的其他两篇故事也跟好看,比他以前看的话本小说还好看。最让程铭惊讶的是,上面竟然还有林夫子写的时政文章。
林夫子在他们白枫书院,这个名师云集的地方,也是很有名气的,就连程铭这个在丁班混日子的都知道。他只教书院里最好的班。
林夫子在时政方面研究很深,每逢朝廷出什么政策,朝中有什么大事发生,他总是能给学生讲解得很深入。
被他教导过的学生,在时政一门课的考核时,就没有一个低于乙等的。
程铭看了林夫子的文章,觉得他确实担得起名师这个称号,写得太好了,连他这个不爱读书的人都听懂了。
不过他到底是不爱学习,惊讶了一会儿,就放下了。
白枫书院里,商户子弟出身的学子人少,有一部分像程铭一般,不敢惹事,又不想读书,整日混沌度日。
也有些人来到白枫书院,就是奔着好好读书努力科举,为家族光耀门楣去的。
对于这些人,程铭的态度一向是不交好,也不得罪,关系比跟那些平民学子好一些。
念着他们商户一派中也有人喜好读书,但因成绩一般,只能跟他一样在丁班,程铭索性就把报纸给他们,让他们也可以观摩林夫子的大作。
然后这张报纸传了半个班,有些抄录了林夫子的文章,有些和程铭一样,喜欢上了《修仙传》这个故事,有些则喜欢那两篇新闻稿。
总之各有各的喜好,对大安周报的印象很好,听程铭说了报纸每七天发售一次后,都暗搓搓等着新一期报纸发售,找人帮忙买报纸。
程铭他们讨论得起劲,一会儿说唐郢如何如何,一会儿又说林夫子写的文章多好多好,连他们也能看得懂,一会儿又说那些拐子真可恶,被拐的小孩真可怜。
把那些平民学子说得一头雾水,好像一夜之间,那些商户学子突然多了个他们不知道的消息。
尤其是林先生的时政文章,那些商户子弟怎么会知道?而且听内容,好像是新写的文章,他们怎么不知道?
丁班里的平民学子面面相觑,发现大家都不知道。
白枫建在京城外一座山上,大多数学子都比较贫苦,而且山脚下也有些店铺,平时他们在这些店铺采购即可,不是要紧事,很少人会进城去。
大安周报初期,只在京城里面叫卖,所以平民学子里,没有一个知道报纸这样新鲜玩意儿。
还是平民学子中有一个性格比较好的,叫余珏,他和商户子弟中的一个人关系还算可以,打听到报纸这样东西。
他们忍了几天,终于忍不下去,以往都是他们对学习上的事情高谈阔论,现在轮到那些商户子弟高谈学习,他们却一点儿也不懂。
余珏作为他们的领头,主动找程铭说话,请他借报纸一观。
程铭有些惊讶,那些平民学子不是一向很高傲么?怎么会主动来找他这个商户说话。
“借报纸一观?”
余珏有些不好意思,他们对报纸也是一知半解,但现在不是旬休,不能自己进城去买,又急着想看林夫子的文章,只好找程铭借了。
余珏平时不像其他同伴一样,对程铭他们这些人看不起,但也因为家世、行事方面不同,跟程铭没有过什么往来。
平时不说话,如今却要向他借东西,余珏有些赧然。
程铭咳了一声,平时那些高傲的同窗有求于他,程铭有点自得。本来还想刁难一二,结果抬眼看到余珏难为情的神色,他自己就先打消了这个念头。
程铭爱玩乐归玩乐,心肠还是很软的,面对这样的余珏,他心下一软,就把报纸给他看了,并允许他给别人看。
也正是从这份报纸开始,丁班的两个派别慢慢开始讲话。
几乎所有人都看了报纸,正如之前说的,有些喜欢学习,就有人喜欢看话本小说。平民学子虽然都是凭自己本事考进来的,但每个人也各有自己的喜好。
看到一本喜欢的文,正好周围的人都看了,要忍住不讨论还是很困难。
而一旦讨论起来,他们就顾及不到双方本来的关系,常常会为了一个观点争吵起来。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老实人怀了雇主的崽(拾结) [近代现代] 《老实人怀了雇主的崽》作者:拾结【完结】晋江VIP2025-01-25完结总书评数:1468 当前被收藏数:20168...
- 天幕剧透我成了千古一帝(醉吟居士) [无CP向] 《天幕剧透我成了千古一帝》作者:醉吟居士【完结】晋江VIP2025.03.06完结总书评数:13678当前被收藏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