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穷秀才和他的侯门小夫郎(星懒懒)


谢宁迟疑:“真的?”
陆川轻笑:“宁哥儿不信你夫君的能力吗?觉得我比不过连英杰?”
谢宁否定;“当然不是,你比他好一百倍!能力也比他强一百倍!”
陆川保证:“你放心,我一定不会放过他的!”
敢觊觎他的夫郎,真当他只是个文弱书生吗!

第95章 利息
之后的日子,陆川更加努力学习。一开始被钟博士收为弟子后,陆川确实是忙了好一阵,直到适应下来,才慢慢恢复了以往的节奏。
现在却比那时候更忙了。时间是越不过去的鸿沟,连英杰现在是吏部六品主事,他是国子监的一名秀才,也是横跨不过的鸿沟。
也幸好他现在只是国子监的一个学生,连英杰只能暗搓搓地搞这种阴私,没法在官场上使绊子。
陆川需要在这三年里成长起来。
与此同时,谢宁虽然听陆川的劝,没有直接打上门去,却也不打算什么都不做。
报纸的时事新闻板块,本来就是要刊印各个阶层的时事八卦,前次写了拐子和市井生活,后面两期的主题将会围绕这次在相国寺的诗会。
百姓和读书人已经写过了,接下来写点官宦之家的趣事也是正常的。
若是不小心写到吏部主事连大人的家事,那也不是报社刻意的,只是正好记者取材到他家罢了。
谢宁从荷花口中得知,连英杰自从成亲后,他家那位老母亲就没停过作妖。
新娘子一进门,就给了人家一个下马威,新婚第二天敬茶时,硬是要新娘子把嫁妆给她管理,否则就不喝这杯媳妇茶。
新娘子还没说话,连英杰这个做儿子的,就先开口把这事儿给否了。连母没能得逞,此后就一直看儿媳不顺眼。
白玉猜想,连英杰估计也是想拿妻子的嫁妆,只是他一个大男人不好出头,便让他母亲出头。可能他也没想到自己母亲会以这么简单粗暴的方式,强令儿媳交出嫁妆,他为了面子不得不阻止。
如今夫妻俩成亲还不过半年,连母就要给儿子纳妾,还要让儿媳出钱给丈夫纳妾。
连母当初来侯府做客时,表现得那叫一个知书达礼,温婉慈祥的好婆婆形象,连谢母都被她这副模样给骗了,还多次感慨宁哥儿未来的婆婆是个好相处的,把宁哥儿嫁到连家她放心。
直到两家退亲后,连母第一次上门来,看到那嚣张瞧不起人的面孔,侯府上下才知是自己看错了。
白玉庆幸,连家主动退亲了,否则连家一定会一直伪装到成亲,然后暴露本性。介时哪怕侯府再强势,也鞭长莫及。
如今一对比,愈发能感觉到现在的姑爷有多好,姑爷家没有长辈,公子不用侍奉公婆,每天还能像在侯府一样,睡到日上三竿也没有人说。
而且姑爷还会支持公子走出去,干一番事业,而不是拘着他在家操持家事。在京城这个地方,是多么难得的事情。
至于荷花为什么会知道连府的家事,那当然是因为他是个交际小能手。
当初谢宁跟连英杰还有婚约时,两家经常往来送礼,次数多了,荷花便跟在连家伺候的婶子熟了。
后面两家虽然退亲了,荷花也没和那个婶子断了联系,趁那个婶子出来采买时,偶尔会说上两句。
所以荷花对连府内宅的事儿有些了解,但他没到公子面前说嘴,免得公子想起那个烂人,坏了心情。
如今听到连英杰对自家姑爷做的事情,一时气愤,便一股脑把连家的事情都说出来,好让公子看个笑话,解解气。
谢宁当即让荷花再去打听打听连府的消息,打算发完诗会的新闻后,来一期官宦人家后宅的勾心斗角,想必肯定很多平民百姓会想了解的。
谢宁打算先收点利息,给自己一个出气的口子,否则一直憋心里,他心里会难受。
于是,在十几天后,人们发现大安周报最新一期,出现了某个廉姓官员的后宅八卦。
谢宁在报社里巡查,听报童给他转述百姓对这篇故事的感想。
一个报童说:“西街卖包子的王大婶说,原来大官家里也跟她们普通百姓一样,一样会有婆媳矛盾,这婆婆甚至比她们还不要脸。她们普通老百姓都做不出抢占儿媳嫁妆的事儿,那可是会被戳脊梁骨的。”
上一个说完轮到下一个,排着队给谢宁讲八卦。
他们不知道谢宁和这个故事的主角有什么恩怨,只以为是寻常的故事。
不过谢宁一向对这些八卦感兴趣,提了一嘴说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反响,一众报童便积极地给他反馈卖报途中听到的话。
见谢宁示意下一个,前面的报童闪开,让排在他后面的报童上来。
“北城卖豆腐的路姐姐说,这个新媳妇太懦弱了,都被欺负到头上,竟然忍下了。若是换了她,早就和那个老太婆干起来了!”
听到这,另一个和他组队的报童说:“不过当时有买豆腐的客人反驳,说这个新媳妇那是孝顺,做儿媳的就是要顺着婆婆。然后又指责路姐姐,说路姐姐彪悍不懂礼节,作为儿媳怎么能跟婆婆干架呢!”
谢宁问:“那你这个路姐姐怎么回答?”
另一个接话:“嘿嘿,路姐姐说,既然你这么孝顺,就先把你自己的嫁妆给你婆母收着吧,自己先做到再来说我。”
“然后那人就不说话了,也不买路姐姐家的豆腐,扭头就走了!”
下一个报童说:“路边的馄饨摊子,有客人在讨论,这个廉姓官员是谁,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里的事都整不明白,还有什么能耐为官做事。”
谢宁听了一通下来,总体来说大家对连英杰这一家子人,感官还是比较差的,即便有少数几个为他们说话,也是杯水车薪。
甚至有人从廉这个姓氏,以及他妻子的姓氏良,和廉家有多少口人,推断出这故事上面说的很大可能就是连英杰。
大安周报的时事新闻栏目,一般都会印上“以真实事件改编”这几个字,这次也不例外。
很多在官场混的人,看到这期报纸的故事,都对此猜测深信不疑。
以至于那天连英杰在衙署到哪都感觉有人在看自己,而且看他的眼神特别奇怪,看得他特别不舒服。
若是他上前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对方又会说没什么,只是想看一眼连主事。
连英杰疑惑,不懂自己今日看起来什么不同,穿的衣裳是官服,出门前照过镜子,也没有仪容不整。
那种不对劲一直维持到侍郎大人叫自己去他办公的堂屋,才有一个最近关系较好的同僚,给他递上一张报纸。
“这故事上写的可是连主事家的事?”
一开始连英杰还一脸懵,他自从被调到吏部当差后,就一心想着往上钻研。为了跟其他同僚有话聊,看他们喜欢看大安周报,他也经常会买来看。
不过他还没来得及看最新一期报纸,今日之事难道是这报纸惹出来的?
连英杰接过报纸看了起来,脸色逐渐难看起来,这上面说的事情,除了名字不一样,里面写的每件事,都是在连家真实发生过的。
而且名字的读音跟他和妻子的姓氏读音一样,哪怕别人不知道他内宅发生的事,也很难让人想象不到。
如今侍郎大人来找,估计就是为了这报纸上写的事儿。
连英杰猜得果然没错,梁侍郎就是为了这事儿找连英杰。
他不在乎自己的女儿婚后过得怎样,反正他有很多女儿。但是女儿被女婿一家给欺负了,还被人写到报纸上,传扬出来。侍郎家的女儿被欺负,他这个当爹的若是一点儿也不管,丢脸的就不止是连英杰,还会连累他被人耻笑。
梁侍郎把连杰英叫来狠狠训斥了一顿,很快整个衙署的人都知道了,更加确认了报纸上面的主角就是连英杰。
一时间很多同僚跟连英杰都疏远了,他能让自己母亲这么欺负上官的女儿,可见也是个拎不清。
接下来一段时间,连英杰在吏部过得很憋屈,所有人都因为他在家事上的糊涂行为而唾弃他。
连英杰无奈,只好回家讨好妻子梁氏,让她每天来衙署给他送午膳,以此表现两人的恩爱,如此过了一个多月,报纸造成的影响才慢慢散去。
他还找人去查了报社的背景,平时谢宁去报社没有遮掩,而且报社的地方是他的陪嫁宅子,连英杰很轻易就查到了谢宁是报社的东家。
连英杰知道,谢宁是知道了自己对陆川的所作所为,才会以这种方式报复。
想到这,连英杰不怒反笑,这样睚眦必报的谢宁,好像更有趣了。
谢宁若是知道他的想法,只怕是更要恶心了,被一个烂人惦记,他不觉得应该自豪。
不过这都是后话,此时谢宁还在搜罗着连家的阴私,连好不容易采访来的诗会主题新闻,都让给张俞白和李含微主持撰写。
谢宁则一心在挖连家的事,而且他打算培养人手,平时多关注连家的情况,以防连英杰什么时候又生了邪念,要对陆川不利,而他们一点儿准备也没有。
至于陆川,既然打算暂时放弃报复连英杰,他就不再把他放在心上,不让他影响自己学习的心态。
他每日忙着学习还不够,哪里有那么多功夫去惦记一个恶心的人。
不过陆川再忙,也会给唐政出新的物理试题,唐政的物理天赋,对他以后的科学知识传播,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在唐政突然找他“行舟你以后不用再给我出这种试题了,我以后都不做了”时,陆川是一脸懵的。
陆川不由问道:“为什么?”
唐政情绪低落,扯起一抹难看的笑:“我爹知道我在做这些试题,说我不务正业,责令我不准再做,要求我把心思放在课业上。”
不务正业?
物理在现代可是二选一的选修课,可见其重要性,唐大学士居然说学习物理是不务正业?

不过陆川仔细一想,唐大学士的想法在这个时代很常见。
所谓士农工商,工匠的地位也就比商人高一点,但在实际生活中,商人因为有钱,往往过得会比农户和工匠更好。
朝堂上的六部,工部的地位是最低的。大安朝所处的时代,相当于陆川前世的明朝,其生活科技水平也是差不多。
在封建社会里,大安朝的科技几乎发展到瓶颈期,大安朝堂不重视技术发展,工匠技艺已有一百多年没有过任何进展。
在上面的人眼里,现有的技术已经足够修建宫殿和水利工程,没有精进的必要,自然就不会重视。
所以唐大学士对唐政玩那些木工机关,一向是深恶痛绝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他乃殿前大学士,年轻时读书科举名列前茅,唐政作为他儿子,完全没有继承他的天赋。于读书一道毫无天赋,还不肯倍加努力,净弄些玩物丧志的东西,他是恨铁不成钢啊!
陆川对于表示理解,前世经常有新闻报导,有不少父母是双一流大学出来的,生的孩子学习成绩连及格都难。这大概就是桃李满天下,自家结苦瓜吧。
唐政应该就是这种情况,他于文科没有什么天赋,尽管再努力,成绩也是平平的。
但他有另一个不为人知的天赋,那就是他的物理天赋,而陆川有幸窥探到了。
唐政如何不知自己在格物一道上的天分,陆川出的每一道题,他做出来并理解后,再运用到机关术中,他做的机关更加精巧了。
于格物一道,他有天分且兴趣很大,别人看不懂的试题,他琢磨一两天就能做出来。那种别人一点拨他就明白,甚至还能举一反三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
有时候他甚至以为自己就是个天才!
他从来没有体会过这种感觉,小时候读书总被夫子说愚笨,经过努力后,也只能得个勤勉的评价,唐政早对自己失望了。
所以才会和苏幕他们混在一起,整日吃喝玩乐,不思读书,反正努力了也比不上他爹的其他弟子,连家中其他堂兄弟也比不过。
不过唐政在家还是会假装勤恳读书的,唐大学士对自个儿子虽然失望,但还没放弃,只要有空在家,总要去检查一下儿子是否有努力读书。
这些日子北方几省的赈灾即将告一段落,苏元带领的赈灾队伍完满完成了任务,今年的春闱也忙活完了,朝中没有其他什么大事。
唐大学士一下子就闲了下来,便有空去检查一下儿子的学习进度。
结果这一检查就检查出问题来了,自家儿子每天下学回来,用完膳就躲在书房里,不是在认真读书,而是在做机关算数这种不务正业的东西。
再找唐政身边伺候的人一问,才知原来他儿子从元宵后就开始这样了,下学回来就没碰过书。
也就是春季季考还没开始,否则一场考试就能让唐政原形毕露。不过现在提前了。
唐大学士怒不可遏,他这些年来,已经接受了儿子是平庸之资,但还是不能接受他如此懈怠。
按照唐政的资质,努力的话,进士是不可能了,但还是能够考上举人的。
大安建朝初期,可用的人才很少,为了尽快补充人才缺口,便颁下律法,拥有举人功名的读书人可以直接补官。
如今过去了一百多年,每三年举办一次科举会试取士,皇帝登基时,还会有恩科。朝堂不断地涌入新人,官员早已经过剩了。很多没人脉的进士都要等候补官,更别说区区一介举人,举人补官的制度名存实亡。
但唐政是唐大学士的儿子,补个官是轻而易举的事儿,就是官职会比较低。
这就是唐大学士对自个儿子的规划,举人补官的官阶虽低,也没什么晋升空间,好歹是个官。
没想到唐政考中秀才后,对学业就懈怠了。以唐政如今的态度,绝无可能考中举人。
被唐大学士一顿训斥,并把他这段时间内做的机关都收走后,唐政虽然很不舍,但还是决定听他爹的话。
他一贯不敢忤逆他爹。
其实唐政觉着这跟那些纨绔子弟没什么两样,都是没什么成就,躲在家族的荫庇下度日。
他和他们唯一的区别,就是他需要一份正经的活计,好不丢唐家的脸。
唐政有些愧疚,他看得出来,陆川费心力给他出题,对他应该是有某种期望,如今他辜负了他的期盼,唐政不太敢看他。
陆川笑笑表示不介意,大安人还没体验过科技带来的冲击,自然不会重视工科。
知道陆川不介意后,唐政心里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心情又低落起来。以后再不能做他喜欢的试题的,能带给他成就感满满的试题,从此就要消失在他生活里了。
陆川看出唐政眼里的不舍,知道他还是想学物理的。
天才放错了地方,那就是个庸才。唐政这种天才,要是搁他前世,那是要进研究院当科学家的,而不是在科举之道上被反复磋磨,磨掉他的斗志。
陆川开口:“你有没有想过走另一条道?不走你父亲安排的路。”
唐政茫然抬头,不走他爹安排好的路?那他能走什么样的路?
根据他爹的分析,这一条路,就是最适合他的路。他既没有读书的天赋,也没有习武的天赋,否则就算文武不合,他爹也愿意送他对军中去挣军功。
唐大学士只有他一个儿子,唐政想当个靠哥哥弟弟的纨绔都不成。
陆川没有直说是什么路,只笑了笑便转身背着手看向窗外,不知在看什么。
正在唐政疑惑时,陆川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先帝一朝时,曾有一农户,因为研究出当地水稻增产的法子,以一介平民之身,被先帝封为九品农官,教导传播他的种植之法。”
这个故事就在钟博士推荐的一堆书单里,陆川还仔细看了看。那位农官的增产法子,就是利用残余物资,堆肥制作肥料,以此达到增产。
如今那位农官研究出的制肥之法,已经被传播到大安各地,每个适合种植水稻的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
之后朝廷收上来的税收,都因此涨了一成,先帝高兴之下,直接给那位农官连升四级,晋升为七品的农官。
唐府的书库种类繁多,这个故事唐政恰巧看过,陆川一说他就想起来了。
但这跟他有什么关系?
陆川没有解答他的困惑,而是反问道:“现在若是有一农具,能够让农人耕地时更加省力,从而让农人有更多精力去开垦荒地,增加税收。你说圣上会嘉奖那个做农具的人吗?”
唐政脱口而出:“当然!若是有人能研究出这种农具,我大安的耕地将会变得更多,天下万民便能吃饱肚子,那可是极大的功绩!”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