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春色 (西风紧)


  终于有个官员建议,把动物园的黑熊放到山林里来。但朱高煦拒绝了,他用玩笑的口气道:“熊肉不好吃。”
  大群人马在这片山林里骑马转悠了半天,总算收获了一些鹿子、野兔等拿得出手的猎物,眼看日头已近中天,朱高煦便下令返回大营,让御厨的人将猎物烹饪了犒劳大臣与众军。
  鹿肉与羊肉,撒上了胡椒粉之后烤的气味,很快弥漫到了大帐内外,一坛坛黄酒也运来了。众将心情很好,一边等着酒肉,一边说话,大帐内闹哄哄一片。
  五大三粗的平安嗓门最大,“没草原上驰马狩猎痛快!不过东西实在多,遍地都是野生的鸭。”
  “哈哈哈……”众人一阵哄笑。
  平安一边嚷嚷,一边从怀里掏出一条手绢擦汗,他那粗壮的胳膊、与手里轻飘飘的绣花手绢两厢一比,顿时有种莫名的滑稽感。
  就在这时,户部尚书夏元吉忽然问平安:“鄂国公好像挺累?”
  平安白了夏元吉一眼,“我只是爱出汗罢了。”
  很少有来往的两员文武说起话来,不少官员都被吸引了,纷纷侧目。朱高煦坐在上位,也微笑着听他们俩闲扯。
  夏元吉又道:“鄂国公一路驰马绕到山后,又爬山往回驱赶猎物,你的脸颊也被树枝划伤啦,奔波驰射还是挺费力的。”
  平安纳闷道:“我就爱骑马驰射,心里乐意!”
  夏元吉不动声色道:“若是用这些力气、面朝黄土背朝天每日耕作,谁又乐意?”
  嘈杂声渐渐小了,大多人已经听出来,夏元吉是话中有话。他接着说道:“草原上深林里那些游牧、渔猎的部落,居无定所,三餐无定;但边地的官员召他们内附耕作,他们却不愿意。以我所见,世人似乎更爱追逐猎物、骑马游荡啊。”
  平安笑道:“夏部堂说得有点道理。没打仗了,我在自家庄园里骑马、射箭,耍耍兵器,费力是费力,却觉得有意思。不过你这尚书也是有点坏,在圣上面前进言便进言,何苦拿我当猴儿耍?”
  本来账内的场面已比较严肃,人们听到平安的话,有的人脸都憋红了、差点没笑出声来。
  夏元吉脸色一阵尴尬,只得转身抱拳道:“圣上教化天下庶民,勿好逸恶劳、勿人心浮动;百姓皆安居乐业、勤恳耕作,方能养活大明亿兆子民。而那北方游荡的部落,却只有设法盘剥劫掠我朝,才能不耕而活。圣上不可不察。”
  朱高煦沉默了一会儿,看了夏元吉一眼,说道:“夏部堂不说圣人道理,也能说出一些道理来。”
  这样的回应,让不少官员都露出了意外的表情,夏元吉也隐隐有些欣慰。
  朱高煦顿了顿,又看着夏元吉道:“然而朝廷的大政、无论怎么决策,朕也希望:不同政见的人,不是相互对峙拆台,而是彼此警醒、补其不足。”
  夏元吉叩首道:“圣上英明!”
  朱高煦道:“起来罢。烤肉真香,去叫人割好了拿进来,分给大伙儿。”
  “奴婢遵旨。”宦官应道。
  这时瞻壑等进来了,孩儿一脸高兴,向朱高煦这边跑了过来。黄狗跟在后面弯腰提醒道:“殿下可别忘了礼数哩。”
  瞻壑便在椅子面前磕了头,马上便爬起来抓住朱高煦的膝盖,问道:“父皇,麒麟会喷火焰吗?”
  朱高煦道:“它要是那么厉害,怎么会被人捉住了、关在那里变成观赏物?”
  瞻壑的脸上顿时有点失望。
  朱高煦转头道:“搬把椅子过来,让瞻壑坐我旁边。”
  宦官立刻领旨。
  朱高煦又低头对瞻壑道:“你好生坐着,多听听大伙儿说话。在座的大臣都是咱们大明朝的忠臣,你只有多听、多理解诸位的主张,才能做出稳妥正确的决定。你不要觉得有人反对,他就是坏人,为咱们好的话也可能不好听。但是也不用一定听从谁的,不然事情便没有定准啦。”
  瞻壑想了想道:“那儿臣相信父皇说的,麒麟不会喷火。”
  胡广抱拳道:“圣上教训大皇子有方,国家幸甚。”
  守御司左使侯海道:“大皇子殿下生龙活虎、聪慧谦逊,有圣上之龙仪。”
  大伙儿一阵附和。这时宦官侍卫们,把烤肉端进来了,大帐内的气氛也重新热烈愉快起来。
  平安嚷嚷道:“午膳过后,臣教殿下骑大马。这天下骑马打仗,还没几个人能在臣面前比划的。”
  柳升立刻说道:“世道变了,今后战阵上不是火铳就是大炮,主帅仅靠勇武,用处不见得大了。”
  平安瞪眼道:“你这柳升,别人夸你一句儒将,你倒要开始吟诗作赋啦!”
  大帐内顿时哄堂大笑。
  平安却扭住柳升不放:“安远侯可得吟诗一首,给大伙儿助兴。”
  柳升实在说不过平安,只能左顾而言它,扯了一通,改为自罚三杯。


第八百零二章 良将
  在小红山围猎场,户部尚书夏元吉用委婉的方式进言,朱高煦是听明白了的。朱高煦对这种劝诫、并不感到陌生。每月的经筵上,不乏官员通过圣人之言、史实进行规劝。
  朱高煦在柔仪殿的书架之间踱着步子,沉下心,再次回忆着夏元吉的话。
  他不得不承认,从某个角度看,夏元吉的主张有一定道理。朝廷好不容易才将绝大多数庶民、约束在土地上劳作,不惜通过“教化”等思想控制手段,以维持统治秩序;新政如果没有成功,恐怕反而会造成始料未及的副作用。
  夏元吉的政见里,还认为游牧文明的威胁、才是大明这种农耕国家的天然大患。如果眼光局限于两千年以来的经验,这种见解也没有问题。
  人的观念是最难改变的。许多大臣或许并不是想“与皇帝过不去”,他们确实相信其主张正确。
  最严重的问题是,朱高煦猜测就算齐泰、高贤宁、胡濙等支持新政的大臣,也难免认为夏元吉的说法有道理。有夏元吉那种观念的,显然不止他一个人。
  朱高煦之所以“刚愎自用”,相信自己的判断;还是因为他不属于这个“圆圈”里的人,而确实见识过真实的更领先一步的世面。否则、如果他的前方全是不可预测的迷雾,他估计也会怀疑自己的见解。
  就好像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之前,中世纪的欧洲人相信大西洋的深处是地狱,没有人敢于义无反顾地、向着未知的远方航行。
  朱高煦也意识到,即便是权力至高无上的天子,想要靠一己之力推动这条大船前进,也是十分艰难,经不起太多挫折。
  满怀畏惧未知的世人,挫折只会让他们更加相信,这条航道的方向错了!
  就在这时,大殿门内进来了个色目人,他是宦官孟骥。孟骥有点惴惴不安地弯腰道:“皇爷,您派人召见了奴婢?”
  孟骥不是一个得宠的宦官,他是朱棣留下的人。他显然对今天的召见,感到十分意外。
  朱高煦点头道:“你过来说话。”
  “是,皇爷。”孟骥小步走上前,躬身侍立在地上。
  朱高煦转过身问道:“上次你说、柳升为啥要娶那个安南妇人阮氏?你谈得不太详细,朕也有些记不太清楚了。你再细说一遍。”
  孟骥慎重地想了一会儿,便抱拳用流利的官话说道:“回皇爷,阮氏之前的夫君是阮荐,乃陈季扩麾下的兵部侍郎。安远侯攻占清化时,捉住了阮荐的家眷,却给放了。那阮氏怀恩,在演州得知了黎利和阮荐的阴谋,遂冒险前去告密。这下阮氏背叛了夫君,没法回去了,安远侯便许诺要娶她为妻。”
  “甚么阴谋?”朱高煦问道。
  孟骥道:“大概是演州北边有道桥,乃大明官军必经之路。黎利的人马先多次诈败,引诱安远侯率部急渡桥,然后烧掉桥梁、切断安远侯前军与后方援军,叛军便伏兵骤出,群起而攻之。”
  朱高煦听罢说道:“你记得挺清楚哩。”
  孟骥忙高兴地说道:“奴婢在安南国停留了一个多月,把好些事儿都打探得明白了。”
  朱高煦忽然沉声问道:“若无阮氏告密,柳升会中计吗?”
  孟骥一脸为难道:“奴婢不知。”
  朱高煦看了他一眼:“不知道就算了。今天咱们的谈话过程,就当没有发生过,明白吗?”
  孟骥立刻瞪眼道:“皇爷放心,就算奴婢被严刑拷打,也绝不说出半个字。”
  朱高煦道:“谁会严刑拷打你?”
  “是是。”孟骥道。
  大将们很要面子,多半不会承认自己技不如人。朱高煦想要达到的效果,是自己心里有数、又不表现出对谁的能力不信任。
  就像淇国公邱福,朱高煦觉得他的能耐一般;但邱福身为靖难功臣元老、高居国公之爵,不能在战场上屈居人下,所以相当难用。而朱高煦不能说,淇国公带兵不行,便只能找借口。
  朱高煦又寻思这个柳升。如果嫁过人的安南妇人阮氏告密、只是多此一举,柳升一个侯爵,为何非要明媒正娶阮氏?
  柳升打仗中规中矩,治军和排兵布阵都合格,所以在“湖广大战”时,位于伐罪军左翼表现不错。他思想开明、重视火器,北征期间以逸待劳,用火器击破蒙古军进攻,也让朱高煦很是满意。但是此人隐约不够老练,若是摆开了决战没甚么问题,但是应对复杂情况时、似乎还有某些弱点。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