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最看重的统帅,是盛庸和瞿能。特别是盛庸,经验丰富、大局眼光不错。“靖难之役”时建文军一败涂地精锐尽丧,盛庸接掌兵权时只剩下一些乡勇和残兵,还能固守山东,威胁靖难军的侧翼。“伐罪之役”时独当一面,经常面临困境,也是毫无破绽。
这是一个在任何不利情况下、都能找到章法的良将。当年朱高煦的大舅徐辉祖,最看重的统帅也是那时地位不高的盛庸,徐辉祖还是有些眼光的。
而盛庸如果有平安的骑兵协作,那更是如虎添翼。只要朝廷不胡乱施压,朱高煦觉得自己亲自统兵、也不一定打得过这俩人统率的军队。
寻常时候朝廷发兵,统帅是由识人的大臣举荐大将。但是朱高煦不用举荐,他自己就是统兵的人,很了解手里的武将。
“孟骥,你去五军都督府,把盛庸、平安、柳升叫来。”朱高煦终于开口道。
孟骥忙拜道:“奴婢遵旨,即刻去办。”
朱高煦坐回了他的大桌案后面,翻阅着奏章,等了许久。
外面传来了说话声,隐隐有平安和柳升的声音,但盛庸应该没说话。孟骥先进来禀报,接着三员大将便在门外叩首。朱高煦大声道:“都进来说话,免礼。”
三人谢恩入内,朱高煦便招呼他们,在桌案对面的凳子上入座。
朱高煦听说盛庸与平安的私交不好,观察之下盛庸确实对平安很不耐烦,便摇头笑道:“朕一直以为,盛将军、平将军相识多年,患难与共,该如伯牙子期才对。”
柳升道:“只怕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盛庸顿时翻了个白眼,平安指着柳升摇了摇手指。
盛庸毫不客气地执礼道:“圣上,臣与鄂国公道不同不相为谋。国家大事,上为皇恩、下系黎民,鄂国公食君之禄深受皇恩,却嬉戏待之、视同儿戏,气度全无,臣实在羞与为伍!”
平安尴尬道:“盛庸,算你狠。”
朱高煦道:“平将军性情不羁,但打仗还是很认真的。”
平安忙道:“圣上知臣……盛庸你还长脸了,凭啥训我?”
朱高煦微笑着沉默了一阵,心下揣度,盛庸或许是故意在皇帝面前,表现他与平安的私交很差。
盛庸有点厌恶平安的性子,可能是真的;然而盛庸内心必定并不轻视平安,因为俩人在多次大战时协同,盛庸都十分信任平安的策应。
“征日之战,我官军陆师主力应该只有两万多人。”朱高煦道,“但是将士都是京营精锐。负责水战和运输的水师,更是调用了几乎所有航海的船只;加上朝鲜国的援军,此役水陆规模不算小。朕欲用两个国公、一个侯统兵,以保此役万无一失。”
三人的神情都严肃了,他们应该明白今日来的人,正是皇帝的统兵人选。
朱高煦又道:“朕用人的级别,以及海船规模,装备火器盔甲军械的不溃余力;尔等察之,应该明白朕对此役的期待,决不能有任何轻率、有丝毫闪失。”
盛庸先站了起来,接着平安与柳升也起身,一起鞠躬拜道:“臣等必不负圣上重托。”
柳升可能事先猜测,他能做征日主帅。不过朱高煦安排了两个国公统兵,柳升做副将之一、也没有委屈了他。
朱高煦道:“待陆师调集整顿之后,你们到军中准备一番,率轻骑走陆路去朝鲜国,然后渡海。”
三人拜道:“臣等遵旨。”
此时走长江入海口、直达日本国的航道,有些风险。而走朝鲜国釜山镇,沿着对马岛、壹岐岛渡海便容易多了。朱高煦可不想让朝廷最善战的几员大将,在海上就折损了。
朱高煦接着说道:“过几天在朝堂上,朕便任命盛庸为征夷将军,平安为征夷左副将军,柳升为右副将军,准备实施对日作战。水师船队,将由陈瑄统率、王景弘为正使,所有文武、太监,都听征夷将军一人节制。负责协调大明与朝鲜国关系,监督辎重粮秣的人,你们选谁?”
他们沉默了稍许,盛庸便道:“守御司侯左使、兵部裴侍郎,处事周全通达。”
平安道:“向来都是文官举荐武将,这下可好了。”
盛庸转头没好脸地看了平安一眼。
朱高煦轻轻一拍桌案:“就这么定了。朕再叫朝中大臣写一篇檄文,诸位尽管照朝廷决策,放手办事。”
第八百零三章 雪之花瓣
十二月的日本国九州地区,已经下过几场雪。大内家的家督大内盛见、前往志摩郡时,倒正好遇到了晴天。
志摩郡属于筑前国、位于九州岛的北部,在博多海湾的西边。对于大内氏来说,此地远离周防国的山口城,属于比较偏僻的地方。
在志摩郡的今津村庄园北边,是一条弧形的海岸线。这里既不是优良的港口,也不太富庶;不过有一处遗迹,名为“元寇防垒”,倒是十分有名。
百余年前,日本军与入侵的元朝军队展开殊死搏杀的地方,正是此处。
大内盛见骑着马,带着一众随从,钻进了一片离海岸不远的树林。当年大战的时候,这片地方应该不是树林;但时过境迁,而今遗址已经被树木掩盖了。
“主公,这边!”一个武士在前边喊了一声。大内盛见便循着声音,往北边地势稍高的地方赶去。
一些随从,正在铲开积雪,果然垒土与破败的条石都露出来了。大内盛见跳下马,爬上去左右看了一会儿,又俯身下去,伸手抚摸着那些坑坑洼洼的冰冷石头。他的眼神有些凝重。
身边的人们,或许觉得一堆破石头没甚么好看的。但家督要做甚么,大伙儿仍会觉得理所当然。
大内盛见猛然站了起来,徒步向西边一处稍高的山丘走去,众人也急忙跟上。周围的树枝上有积雪,就像长满了洁白的团团棉花。大内盛见穿梭在林间,步伐十分有力。
他是个年满三十四岁的男子,身体仍未有衰退的迹象,却又有了相当的阅历与见识;争夺过家族内的权位,打过许多仗,也曾与室町殿智斗博弈。而今他很受大内氏上下的信赖。
大内盛见登上山丘,立刻就看到了北边的海面。“哗哗”的海浪声仿佛更大了,或许只是因为、他忽然留意到了海岸的波涛。
虽然天气有点寒冷,但是天晴之后的海边、依旧十分明净。蓝色的海水、白色的浪花,辽阔的海面颜色鲜明,风清气爽。
就在这时,一阵海风骤起,树枝上的积雪被吹得飘到了空中,仿佛花瓣一样飘扬开来,点缀到了空中。
大内盛见观望着海空,神情很忧郁,却开口赞道:“真美啊。”
得力部将陶氏、似乎理解了主公的心情,沉声问道:“主公认定,大明国真的会大举进犯我国吗?”
大内盛见转头看了他一眼:“昨天有一只去过朝鲜国的船回来,确定了之前的消息。朝鲜人正在向釜山镇运送大量粮草。朝鲜国的都城在北方,往南方送那么多粮秣做甚么?”
陶氏问道:“我们胜算多大?”
大内盛见沉默不答,过了一会儿他才开口道:“我们一向认为,元朝那些骑马游牧的野蛮人最凶悍。可是真正可怕的,或许是大明那样的国家,除非他们不起心。”
陶氏没有附和。
大内盛见便指着脚下的石头,道,“如果百余年前那场大战,日本战败了,蒙古人能在日本待多久?又如换作是大明国的汉人呢?”
陶氏恍然,鞠躬道:“主公深谋远虑,只可惜‘洛阳’的蠢人太多。”
大内盛见沉默了一会儿,又问道:“我叫你派人去石见国暗查,查到银山了?”
陶氏忙道:“前些年石见国还是大内家的地方,我们当然知道那里没有银山。不过多年来,确实有百姓在山里、陆续挖到过银矿石。可是石见国当地没人能炼银,矿石太少,便无人在意此事。汉人哪能比我们自己还清楚情形?谁也不知道大明国的人听了谁的谣传、石见国有银山。”
就在这时,树林里传来了马蹄声,有人骑马过来了。这片林子,树木长得比较稀疏,人们进树林后仍能骑马。
来人寻见了大内盛见,下马鞠躬道:“主公,我们得到消息,壹岐岛不久之前被明军攻占了!消息报去了九州探题,洛阳室町殿过几天必定也能知道消息。”
大内盛见一边点头,一边沉思着。
他忽然转过身道:“回山口城。准备妥善之后,我要立刻上洛。”
陶氏急忙劝说,建议让大内盛见留在周防、筑前主持大局,只需派家臣上洛。但大内盛见心意已决。
以明军攻占对马、壹岐的前奏看来,明军极可能延续元寇的进军方向,从筑前国沿海登岸。这边都是大内盛见的地盘,他不能不抵抗,但是光靠大内家的兵力抵抗又不太现实,所以大内盛见才急匆匆地要去京都……
几天之后,大内盛见只带了数十骑、便从周防国走陆路抵达了京都。
一众武士刚来到相国寺南边的二条坊邸,还没进室町殿,里面便传来了许多人的呐喊声:“神风护佑!神风,神风……”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