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是可惜,很多中草药的使用方法,都失传了。
在大自然中,就是一株草,也是有它的作用的。
看完养殖的书,夏小语就到旁边的书架看了看,这个书架都是服装制作和针织技术的书籍。
上辈子的夏小语,非常喜欢看这类书,因为上面有很多精美的图案。但是也只是看看而已,上辈子的夏小语既不会使用缝纫机,也不会裁剪,更是不会织毛衣,甚至连围巾也不曾织过。
这个年代,有相当一部分人家家里有缝纫机,买这些书的人也不少。除此之外,会针织的人也多,织毛衣、织围巾、甚至用钩针勾袜子、勾背包等等,对这方面有兴趣的人,就会来买这些书。
对于会针织的人,夏小语心里是敬佩的,羡慕的,但是现在确实没有多少兴趣去学。
至于裁剪,倒是可以学一学,但是,夏小语并不想买书,学会简单的裁剪就可以了,复杂的服装,没必要去学,这一类书籍很贵,也比较重,夏小语可不想买着背回去。
夏小语想了一下,不如干脆趁这几天在城里,到这边看书,然后把一些内容用纸和笔简单地记下来?
想好了这一点,夏小语就走开了。这一次的目标,就是关于学习类的书籍。
夏小语首先找到的是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类的书籍,在那里看了一下,找到了几本书。
夏小语一页一页地仔细翻看着,发现里面的大部分题型,自己借林如意的那本《数学奥林匹克》上都有,但是其中也有个别题型比较新颖。除了奥林匹克书籍,书架上也有华罗庚编写的数学书,夏小语也认真翻看过,也发现了一些新题型。她想把它们记下来,可惜手上没有纸和笔,就只能作罢了。
然后,夏小语又走到放置初中教辅类书籍的书架那边,找到了初中的数学竞赛类书籍,看到了几本这一类的书。
三堂哥给的初中书籍,自己都大略学习过了,数学还是仔细研究过的。
然而,这些初中的数学竞赛类书籍,夏小语仅仅能看懂一部分。
此时,夏小语深深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再想了一下,夏小语心中就释然了。
现在自己才读小学一年级,还有好几年的时间可以努力。只要自己不放弃,也许能搬动这座大山。
第三十六章 回家
夏小语又看了一会儿书,就去找夏章喜,只见夏章喜已经挑了三本连环画。
夏小语跟着夏章喜走到收银台处给钱,一共是两元七毛钱。夏小语打算买个小本子和一支铅笔,就和夏章喜说了,想到河堤那边的专门批发文具的店铺看一看。
新华书店也有笔和本子卖,但是款式少,价格也要贵一些,价格贵一点倒是问题不大,关键是没有夏章喜想买的那种小本子。这个本子,等用完了,还要带回家的,夏小语并不想背一个大本子回去。
说起买文具,夏章喜也是兴致勃勃,于是两个人就一起走到了河堤。
河堤边上有很多家批发文具的店铺,随便找一家走进去,就能看见各式文具。琳琅满目的本子,大小不一,有硬皮抄、软皮炒等等,封面的图案很漂亮。
夏小语买了一个64开的小本子和一支HB铅笔,一共花了五毛钱。夏章喜买了几张漂亮的书签和几张影视明星的照片。
书签,是因为上面的图案漂亮而买的。现在夏章喜看的连环画根本就用不到书签。就算是后来有大本的书看了,也是看到哪里就把页面折一下,没想到过用书签作记号。夏小语上辈子也做过相似的事情,买了好多书签,看书的时候不使用,而是把页面一折。现在想来,是不好的看书习惯。
这辈子,夏小语看书时,都是使用自制的书签,就是用树叶制成的。树叶书签,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直接使用干树叶,另一种是做成叶脉书签,这两种书签,夏小语都做了好多张。
明星的照片,都是艺术照,很多少男少女都会买回去放在相簿中。
夏章喜也付了钱,两个人就离开了这家店铺往回走。
回到十字街口,夏章喜提议:“不如我们买雪糕来吃?”
夏小语笑了,上辈子,姑侄两个总是在春节前后买雪糕吃,因为这个时候有压岁钱了。奇怪的是,就算是大冬天,也还是有雪糕卖的。不过,夏小语再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吃雪糕了,太贪凉了对身体不好。
夏小语回答说:“这么冷,我不想吃。”
夏章喜自顾自地去买了一条五羊甜筒雪糕,一边走一边吃着,说:“五羊雪糕很好吃呢!”
夏小语笑了笑,没说话。
走过桥,从伯父家后门进去,就回到了伯父家。
等夏小语和夏章喜上了楼,把所有东西都放好了的时候,楼下传来伯母叫大家下去吃饭的声音。
这个时候,伯父和几个堂哥也回来了,夏小语一一和他们打过招呼,他们也问了夏小语的考试成绩,然后大家就一起坐下来吃饭了。
晚饭的饭菜自是非常丰富,夏小语也吃得很饱。
吃过晚饭,夏小语就跟着夏章喜上五楼了。
就算是重活一世,夏小语在面对伯父一大家子的时候,还是做不到完全放松。既然改变不了,那就不要刻意去改变了,再勉强下去,那是在为难自己。可以的话,以后尽量选择远离吧,最起码自己可以开心一些。
在五楼看了一会儿书,夏小语和夏章喜商量好了,接下来的几天时间,一有空就去逛街。
夏小语把自己打算在书店里看书时做笔记的想法提了一下,问夏章喜借转笔刀,夏章喜从抽屉里拿出好几个转笔刀,让夏小语随便选。
夏小语挑了一个最小的转笔刀,把自己买的铅笔削好。然后把本子、铅笔和转笔刀都放进那个小巧的棉麻布兜里。
伯母早就在楼下用蜂窝煤炉烧了开水,住在楼上的人就把热水瓶提到楼下,装上开水提上楼,在冷水中加一些热水冲凉。夏小语和夏章喜一人提一个热水瓶,提上五楼,大部分用来冲凉了,留下一小部分用来喝。
冲过凉,夏小语把牙刷了,然后躺在床上睡觉。
夏章喜是个话多的女孩,虽然也是躺在床上睡觉,但是一直在说着话,夏小语不喜欢睡觉前聊天,就有一搭没一搭地偶尔回应着。
为了通风透气,夏章喜把房间的窗户打开了一条缝隙,附近有做糕点的作坊,夏小语在将睡未睡的时候,闻到了烤面包的香味。在这香味中,夏小语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夏小语早早醒来,走出房间门,在凉棚处活动筋骨、锻炼身体,夏小语可不想在这几天的时间里懒下来。
接下来的一两天时间,夏小语和夏章喜上午和下午都出去一趟,逛街去。夏小语在新华书店里看书,偶尔遇到新奇的题目,就会拿出本子记下来,由于有短期的记忆,并没有一个字一个字地对着书抄,所以书店的店员哪怕看见了,也没有说什么。
在做服装制作的那些书中,夏小语选了款式比较简单的那些服装的裁剪方法,仔细看过,再画在自己的本子上。
在看书的过程中,夏小语选了一本关于初中数学竞赛的书,要三元钱,夏小语就把它买了回来。
很快,到了除夕这天,伯父全家人都忙着除旧迎新,撕去旧的对联,贴上新的对联。夏小语想到了自己家的对联,这个年并没有在农村过,就无法在今天贴新对联了。不过无所谓,只是个形式而已,想了一想,夏小语心中就释怀了。
晚上的年夜饭,照例是菜式丰富异常,然后就是大人给压岁钱,小孩讲的各种吉利话。
等夏小语回到夏章喜的房间,数过压岁钱,发现一共有三百五十元。
晚上的跨年守岁,夏小语没有参加,早早就睡下了。
等醒过来,就是一九九一年的大年初一了,所有人都大了一岁。夏小语穿上了新衣服。一日三餐照样是大鱼大肉地吃。
夏小语和夏章喜没有再去书店逛了,因为书店放假了。但是外面街上卖小玩意的摊档比平时多了很多。她们到外面逛了一会儿,就回来了。
这个时候城里还没有禁止放鞭炮,外面不断是放鞭炮的声音,很有新年的味道。
年初二,是成了家的人回娘家的日子,大堂哥和大堂嫂,二堂哥和二堂嫂,都带着孩子,拎着大包的礼物,回娘家走亲戚去了。
奶奶也带着夏小语,要回木阳村了。伯父伯母还挽留着,要奶奶多留几天,可是奶奶还是坚持着要回去。
夏小语一听要回家,心里顿时轻快起来。
夏小语把衣服折叠好,放进帆布背包中,把新买的那本书也放进背包中。转笔刀还给夏章喜,穿戴好,确认没什么遗漏了,就背起背包走下一楼。
奶奶也把东西收拾好了,伯父伯母用袋子装了好多炒米饼和外面买的糖果,还用袋子装了一些鸡肉和鹅肉,让奶奶带回去。三堂哥帮着提东西,把夏小语和奶奶送到了附近的那个客车站点。
等了一会儿,车来了,看见祖孙两个人在车上坐好了,三堂哥才回去。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