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家属一拍脑袋,从包里扒拉出一张皱巴巴的检查单:“我们也说不清楚,医生说是瘤子,又说不是癌,但是还是说很危险。我们搞不懂,我们反正想她这个年纪了也没法做手术,也没管它。这个检查单子你看看。”
检查单是病人两年前在青北县医院做的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报告右侧大脑中动脉T1、T2高信号影,考虑动脉瘤可能。
赵彬马上打了个电话,请神经内科老总来会诊,然后让家属把病人扶到检查床上躺下,开始给病人查体。病人言语时有一些口齿不清,双侧额纹对称,微笑和示齿时嘴角向左侧歪斜,提示右侧中枢性面瘫,右侧肢体肌力3级,仅能抬离床面,完全无法抵抗外力,右侧肢体感觉减退,右下肢病理征阳性。查体的所有阳性体征都提示左侧大脑发生了脑梗塞,赵彬听神经内科的说多了,这种典型的“三偏”症状,大概也能定个位,应该是内囊位置发生的脑梗塞,定位到血管就是左侧大脑中动脉。
很快神经内科老总来了,问病查体以后,给出了赵彬一致的判断。病人发病已经六个多小时,溶栓时间窗虽然过了,前循环机械取栓时间窗还在。神内老总指示先去做个CTP评估血管情况,联系介入室那边准备急诊取栓,如果血管情况可以,病人家属同意,就立刻上台,做完了直接从介入室进神内。
赵彬经过小脑梗塞的事情,现在有点十年怕井绳,拉着老总问:“阿司匹林和立普妥现在可以加上了吗?需不需要双抗?还是负荷剂量?”
神内老总说:“待会儿要取栓,暂时不用阿司匹林。现在更担心的是这个动脉瘤,像个定时炸弹一样。你注意一下血压,不要太大波动。待会儿还得跟家属谈一下,如果同意,能一次上台把动脉瘤封堵了肯定最好。”
赵彬又确认了一下,才放她先去联系介入。他给病人开了检查,打电话通知到CT室做急诊检查。去之前,还指挥护士过来给病人把生命体征测了一下。病人血压有点高,178/94mmHg,但在脑梗塞治疗原则上,前期不主张积极降压,收缩压200以下都不处理,避免发生灌注不足,脑梗塞加重。他又打了个电话,向神内老总请示,这时候不需要降压,然后放病人家属跟着护工把病人推去CT室了。
病人家属带着病人去做检查了,赵彬继续看下一个病人。
过了一会儿,护士站叫赵彬过来接电话,说是影像科打来的。赵彬以为是通知他病人血管情况的,语气轻松地接了起来:“今天做的很快啊……”
CT室那边急促的声音打断了他:“赵医生,快来看你的病人,就是你通知急诊CT准备介入的,突然叫她不答应了!”
赵彬只愣了一秒,挂了电话就冲往CT室,路上拿出手机,依次拨了急诊今天值班二线的电话、神经内科老总的电话。进入CT室,影像科的护士正把监护仪装上,混乱之中,监护仪的报警声尤其刺耳。赵彬一眼扫过去,就看到监护仪上心率0,心电呈等电位直线。他马上到病人床旁,判断大动脉搏动。五秒之后,未能扪及颈动脉搏动,他马上吼了出来:“骤停了,马上按压。面罩、除颤仪准备!”
说完他就在CT床上开始按压了。面罩、除颤仪就绪,病人家属请离CT室,急诊科二线和神经内科老总也来了,神内老总向二线汇报了病情,说到病人有“颅内动脉瘤”病史,二线严肃地说:“就怕是这个动脉瘤这时候出问题了。来的时候测血压了没有?”
“测了,170多。”赵彬在通气的间隙里回答。
二线点点头,又问CT室:“当时发现她意识障碍是什么情况?”
影像科医生说:“当时刚准备做,还没开始,我们在外面话筒叫她把头摆正,她没反应,我们就进去看,结果呼喊没有反应。”
第一轮五个循环按压通气完成,病人自主心率恢复,但没有自主呼吸。急诊科二线提出就地完成头颅CT,查看颅内情况。做CT过程中,赵彬留在CT室里面捏球囊给病人通气。因为CT有辐射,赵彬穿上了铅衣,
好在CT用的时间不长,影像科动作很快,五分钟就操作完成。赵彬继续捏着球囊,其他人走到电脑前阅片。病人头颅CT提示右侧脑出血,出血量较大,大脑中线向左偏移,出血破溃进入脑室。之前查体的结果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段梗塞,病人既往检查结果动脉瘤在右侧,从这个CT的结果来看,就是右侧的动脉瘤破裂出血了。
“先赶紧推动抢救室!”急诊科二线指挥,“叫病人家属来谈话,病情太重了,保命困难,自主呼吸没有,要不要插管?要不要去监护室?中线都有偏移了,要不要做去外科做去骨瓣减压?”一连串地说着,几个人推着病人往急诊科抢救室赶去。赵彬到抢救室去准备插管,二线在外面和家属谈话。
赵彬打着电话往影像科跑的时候,罗铭遥就站在诊室外面的走廊里。他本来是远远看到赵彬出来接电话,准备他一回头给他来个惊喜。结果他还没走到赵彬身后,赵彬就突然挂了电话,向外面跑去。他的手只抬起来一半,又只能失落地放下。
罗铭遥看着赵彬急匆匆的背影,知道一定是有病人出事要抢救了,便坐在候诊区等待。
他早上七点过就起来了,早饭都没来得及吃,买菜、做饭弄到九点过,匆匆忙忙收拾了过来。没有班车,只能一路坐地铁、转公交,又走了将近一公里路过来,路上花了差不多两个小时。走到郊县,气温比城里降了至少两三度。路上风吹得刺骨,他提着饭盒没法把手揣兜里,只能顶着风吹,手指冻得通红,耳朵也有些刺痛。坐在等候区,吹着中央空调,他才慢慢地活动了下僵硬的关节,搓了搓冰冷的手,然后捂了捂耳朵。赵彬还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处理完抢救的事,他一只手抱着饭盒保温桶,一只手拿出手机来玩。
翻了一遍朋友圈,给黄柏怀最近发的“圣诞节气氛越来越浓”点了赞,在朱珍珍“今日收病人又超标”了下面回复“珍姐辛苦了”。又把规培群最近的消息翻了一遍,确认没有漏掉什么重要通知。
走廊里一阵嘈杂的声音,是抢救的病人推床回来了。护工在前面拉,赵彬在后面跟着,手里捏着球囊给病人通气,二线在一旁快速地交代什么。赵彬表情严肃,眉头微微皱起,认真听着二线的指示。他的眼睛盯着病人胸廓起伏和监护仪上指标变化,一眼也没错开。也就没有看到站起来期待跟他眼神交流打个招呼的罗铭遥。
罗铭遥看着赵彬就这样又匆忙地进了抢救室。他站起来,又坐下。把头放在保温桶上,眼睛无神地盯着抢救室那边。
护士们跑来跑去,家属和二线在走廊里谈话,他隐约听见二线往里面大声交代了一句:“插管,要插管。”里面大概就在插管了,护士又一阵跑动短促地交代着,拿插管需要的东西进去。很快又有其他医生进去出来,病人家属也进去又出来,二线进去出来往办公室去了,急诊科老总出来帮赵彬先坐诊。但始终没有看到赵彬的身影。
罗铭遥逐渐清晰地感到自己的饥饿。有过一次低血糖,他不想今天在这儿又晕倒。他无奈地站起来,走向医生办公室。
办公室里没什么人,今天是周末,白班就一个急诊一线医生,办公室里是前面看到的二线老师和其他科室来会诊的医生。
“有什么事吗?”二线抬起头来看了罗铭遥一眼,手里没停,鼠标键盘按的劈里啪啦作响,还在补下刚才抢救病人的医嘱。会诊医生头都没有抬,还在给二线说话:“这个我也写在会诊意见里面,到时候你们还要问问家属意见,如果同意,转我们科没问题。ICU那边你们联系了没有?”
“还没来得及。”二线匆忙回复,“待会儿我打电话叫他们住院总下来看,不转你们科只能去ICU呆着了。自主呼吸都没有,必须吹呼吸机。”
“那个……”罗铭遥终于捉住他们说话的间隙,小声说,“我是来找赵医生的,我看他有点忙,我给他带的东西,就放在办公室吧。”
二线没再看他,只是点点头:“放在那边大桌上吧,待会儿我跟他说一声。”
他在桌子上找了一张废纸,写上大大的四个字:“赵彬医生”,把纸贴在装饭盒和保温桶的口袋外面,便空着手,离开了医院。
第4章 主诉:反复咳嗽、咯痰、气促10+年,复发2天
赵彬又是晚上快九点才到家,罗铭遥做好了晚饭等他。闻到饭菜的香气,他想起今天送来的饭菜,心里多少有些愧疚。中午那一段太忙了,他都是一点过才知道罗铭遥来过。饭也是吃得很匆忙,都没来得及加热,更没认真尝尝味道。
两个人在一起这么久,默契十足了。罗铭遥看他表情就大致能猜到他想的。虽然今天去看他这一趟有点委屈,但还不至于有什么抱怨。
罗铭遥把筷子递给赵彬:“中午抢救的什么病人?”
赵彬看着他,突然笑了起来。他们之间,其实无需抱歉,他知道罗铭遥都会理解。但正是这样的理解,让他更加心疼。罗铭遥想的不过是多一点陪伴,现在的境况下,他却越来越难做到。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